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东太湖钻孔揭示的重金属污染历史

东太湖钻孔揭示的重金属污染历史[J]. 沉积学报, 2012, 30(1): 158-165.
引用本文: 东太湖钻孔揭示的重金属污染历史[J]. 沉积学报, 2012, 30(1): 158-165.
Heavy Metal Pollution History Inferred from East Taihu Lake Cores Sediment[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2, 30(1): 158-165.
Citation: Heavy Metal Pollution History Inferred from East Taihu Lake Cores Sediment[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2, 30(1): 158-165.

东太湖钻孔揭示的重金属污染历史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   X141    P512.2   文献标识码 A

Heavy Metal Pollution History Inferred from East Taihu Lake Cores Sediment

  • 摘要: 2009年在东太湖运用重力采样器采集得到岩芯钻孔(DJZ和DQG)。运用核素210Pb和137Cs对沉积物钻孔进行定年,同时分析了沉积物金属元素,并研究近代东太湖重金属污染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本文运用Fe元素作为粒度的代用指标对重金属进行标准化,并获取了重金属富集系数和人为污染的重金属通量。研究表明,除了钻孔的表层样以外,东太湖DQG和DJZ钻孔的Pb、Zn、Cu、Cr和Ni的富集系数都不超过2,并且Cr、Ni的富集系数接近1。结果表明最近几十年来的重金属铅、铜、锌在不断富集,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东太湖来源于人为污染的Pb、Zn、Cu的通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90年代以来,东太湖来源于人为污染的Pb、Zn、Cu的通量在不断增加,这与区域污染工业类型及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东太湖2000s初以来Pb通量特别是人为污染的Pb的通量出现下降,这可能部分与含铅汽油的禁用有关,另外也与该阶段流域工业结构的调整有关。
  • [1] 刘 艳.  兰州市宛川河中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特征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44-849.
    [2] 渤海沿岸环境沉积调查:As、重金属、氮和磷污染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28-138.
    [3] 蔡清海.  福建三沙湾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56-460.
    [4] 樊庆云.  南海湖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12-618.
    [5] 李桂海, 曹志敏, 蓝东兆, 许江, 王珊珊.  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与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6): 870-876.
    [6] 李桂海 曹志敏 蓝东兆 许 江 王珊珊.  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与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70-876.
    [7] 刘恩峰, 沈吉, 朱育新, 夏威岚, 潘红玺, 金章东.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07-512.
    [8] 何江, 李朝生, 王新伟, 孙卫国, 米娜.  多离子体系中黄河沉积物对重金属的竞争吸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00-505.
    [9] 赵全基, 周希林, 张壮域, 王相芹.  北太平洋锰结核伴生沉积物中某些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探讨 . 沉积学报, 1990, 8(2): 97-104.
    [10] 汪寿松, 陈昌明, Irion G.  汪额诺格岛(北海)与大陆之间障壁潮坪的沉积物:粘土矿物、重金属和有机碳 . 沉积学报, 1988, 6(2): 78-9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76
  • HTML全文浏览量:  27
  • PDF下载量:  80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2-02-10

目录

    东太湖钻孔揭示的重金属污染历史

    •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   X141    P512.2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2009年在东太湖运用重力采样器采集得到岩芯钻孔(DJZ和DQG)。运用核素210Pb和137Cs对沉积物钻孔进行定年,同时分析了沉积物金属元素,并研究近代东太湖重金属污染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本文运用Fe元素作为粒度的代用指标对重金属进行标准化,并获取了重金属富集系数和人为污染的重金属通量。研究表明,除了钻孔的表层样以外,东太湖DQG和DJZ钻孔的Pb、Zn、Cu、Cr和Ni的富集系数都不超过2,并且Cr、Ni的富集系数接近1。结果表明最近几十年来的重金属铅、铜、锌在不断富集,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东太湖来源于人为污染的Pb、Zn、Cu的通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90年代以来,东太湖来源于人为污染的Pb、Zn、Cu的通量在不断增加,这与区域污染工业类型及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东太湖2000s初以来Pb通量特别是人为污染的Pb的通量出现下降,这可能部分与含铅汽油的禁用有关,另外也与该阶段流域工业结构的调整有关。

    English Abstract

    东太湖钻孔揭示的重金属污染历史[J]. 沉积学报, 2012, 30(1): 158-165.
    引用本文: 东太湖钻孔揭示的重金属污染历史[J]. 沉积学报, 2012, 30(1): 158-165.
    Heavy Metal Pollution History Inferred from East Taihu Lake Cores Sediment[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2, 30(1): 158-165.
    Citation: Heavy Metal Pollution History Inferred from East Taihu Lake Cores Sediment[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2, 30(1): 158-16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