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爽, 朱筱敏, 于福生, 葛家旺, 史亚会, 贺敬聪, 袁立忠, 刘军.
珠江口盆地长昌-鹤山凹陷古近系沉积-构造耦合关系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22-2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2
|
[2] |
王永凤, 李冬, 王英民, 徐强.
珠江口盆地重要不整合界面与珠江沉积体系演化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87-59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17
|
[3] |
李成海, 王家豪, 柳保军, 苏奥, 徐东浩, 罗泉源, 刘姗, 牟川.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62-1170.
|
[4] |
.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干酪根热演化模拟与生烃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76-183.
|
[5] |
.
珠江口及琼东北海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30-138.
|
[6] |
.
珠江口盆地(东部)珠江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12, 30(2): 291-300.
|
[7] |
.
珠江口盆地海相层序地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1): 73-83.
|
[8] |
李云.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4): 665-676.
|
[9] |
梁建设.
成岩相分析方法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储层预测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03-511.
|
[10] |
刘志勇.
珠江口沉积物210Pb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66-175.
|
[11] |
张功成.
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32-641.
|
[12] |
谢利华.
陆架坡折盆地强制海退及正常海退沉积——以珠江口盆地珠江组—韩江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93-1100.
|
[13] |
陈国俊.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浊积体含油气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81-885.
|
[14] |
邵磊.
珠江口盆地的沉积充填与珠江的形成演变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79-158.
|
[15] |
于兴河.
珠江口盆地番禺气田沉积特征与成岩演化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76-884.
|
[16] |
彭晓彤, 周怀阳, 叶瑛, 陈光谦.
珠江河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底层水动力环境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87-493.
|
[17] |
江德昕, 杨惠秋.
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69-474.
|
[18] |
陈斯忠, 裴存民, 张明辉.
珠江口盆地东部某单井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S1): 75-82.
|
[19] |
石国平.
珠江口盆地下中新早期的水下潮汐三角洲
. 沉积学报,
1989, 7(1): 135-142.
|
[20] |
王文介.
珠江口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相
. 沉积学报,
1985, 3(2): 129-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