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常西玲, 郭进京, 常璐璐, 吴彦旺, 徐梦婧.
西秦岭北缘渐新世砾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495-15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9
|
[2] |
吴劲宣, 夏国清, 陈云, 徐为鹏, 伊海生.
西藏伦坡拉盆地渐新世——中新世之交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265-127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2
|
[3] |
王秋军, 郑军, 孙柏年, 马福军, 王振, 王万梅.
广西渐新世宁明组三种植物碳同位素与古气候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58-36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9
|
[4] |
刘艺萌, 张藜, 黄晓波, 郑敬贵, 徐伟.
辽中凹陷北洼古近系东二下亚段湖底扇沉积类型及时空演化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80-12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7
|
[5] |
马福军, 吴媛欣, 刘松, 孙柏年, 闫德飞, 张凤太, 王秋军.
广西宁明组植物化石中黄铁矿及其沉积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1): 33-41.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6
|
[6] |
于兴河, 李顺利, 曹冰, 侯国伟, 王亚风, 皇甫志远.
西湖凹陷渐新世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响应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99-31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9
|
[7] |
.
利用地震相识别优质烃源岩——以辽中凹陷沙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66-373.
|
[8] |
.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地区晚白垩世—渐新世微相分析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01-510.
|
[9] |
徐强.
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断阶陆架坡折沉积过程响应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06-916.
|
[10] |
伊海生.
西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正铕异常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10.
|
[11]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6): 775-782.
|
[12]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75-782.
|
[13]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伊海生, 郑洪波, 赵西西, 李亚林.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0-217.
|
[14]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爬升沙纹层理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60-565.
|
[15] |
唐松, 邵磊, 赵泉鸿.
南海渐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的演变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37-342.
|
[16] |
苗晓东, 孙有斌, 鹿化煜.
黄土高原晚上新世红粘土粒度的空间变化
. 沉积学报,
2001, 19(2): 182-185.
|
[17] |
刘志飞, 王成善.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沉积环境分析及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55-361.
|
[18] |
武法东, 陆永潮, 陈平, 周平.
东海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海绿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58-161.
|
[19] |
王德坪, 刘守义.
东营盆地渐新世早期前三角洲缓坡区的泥石流砂质碎屑沉积
. 沉积学报,
1987, 5(4): 14-24.
|
[20] |
唐祥华.
京津霸地区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的生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3, 1(2): 96-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