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冬晨, 王文军, 张婷, 李立武, 王作栋, 钱宇, 敖添, 符印, 王丹, 贾星亮.
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分析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11-14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98
|
[2] |
王文博, 傅恒, 闾廖然, 朱梦琦, 陈康, 张智南, 刘鑫北, 熊锐, 王荣刚, 周杨.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模式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51-14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78
|
[3] |
宋泽章, 柳广弟, 罗冰, 曾庆才, 田兴旺, 戴鑫, 姜仁, 王云龙, 李强, 赵珺仪, 阿比德·阿不拉null, 臧建鹏.
深层、超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固态沥青测井评价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97-2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7
|
[4] |
赵佳如, 牛永斌, 王敏, 徐资璐, 崔胜利, 王培俊.
塔河油田奥陶系生物扰动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其孔隙度计算样本检验模型
. 沉积学报,
2021, 39(2): 482-4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3
|
[5] |
.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层序结构演化及其对盆地过程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907-919.
|
[6] |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碳酸盐储层的胶结作用
. 沉积学报,
2013, 31(3): 527-535.
|
[7]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8] |
郑朝阳.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藏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605-612.
|
[9] |
李忠.
塔里木盆地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成岩和构造—热流体作用及其有效性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69-979.
|
[10] |
钟大康.
塔河油田南部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14-621.
|
[11] |
张达景.
塔河油田加里东期岩溶储层特征及分布预测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14-223.
|
[12] |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
[13] |
邓小江.
塔河油田南部奥陶系一间房组层序地层、储层预测及质量评价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92-400.
|
[14] |
蒲仁海, 卿海若, Mark Anthony Urban.
Midale油田奥陶系白云岩储层格架与油藏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34-243.
|
[15] |
陈明, 许效松, 万方, 楼雄鹰, 汪正江, 傅恒.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10-116.
|
[16] |
钱一雄, 陈跃, 马宏强, 陈强路.
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溶洞、裂隙中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与成因
. 沉积学报,
2004, 22(1): 6-12.
|
[17] |
魏国齐, 贾承造, 宋惠珍, 施央申, 卢华复, 李亚红.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沉积模式与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08-413.
|
[18] |
闫存凤, 邵宏舜, 黄杏珍.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湖相碳酸盐岩系孢粉相及烃源岩评价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15-118.
|
[19] |
马永生, 李启明, 关德师.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五1-4碳酸盐岩微相特征与储层不均质性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22-32.
|
[20] |
陈琴芳, 胡志水.
川南下二叠统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系统孔隙(广义)类型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44-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