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佳奇, 纪友亮, 吴浩, 孟令箭.
南堡凹陷深层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1): 203-2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61
|
[2] |
夏攀, 甯濛, 文华国, 郎咸国.
镁同位素示踪碳酸盐岩沉积—成岩过程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546-156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2
|
[3] |
曹天宇, 钟大康, 牛胜利, 孙海涛, 曹轩, 王菲.
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碱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327-13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1
|
[4] |
徐宁宁, 邱隆伟, 高青松, 宋璠, 刘绪钢, 张向津, 姜维.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埋藏—成岩演化过程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35-74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4
|
[5] |
.
沉积、成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过程(或循环)与记录
. 沉积学报,
2016, 34(6): 0-0.
|
[6] |
操应长, 程鑫, 王艳忠, 马奔奔.
车镇北带古近系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92-120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2
|
[7] |
.
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储层成岩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2, 30(2): 231-239.
|
[8] |
宋子齐.
基于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确定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以AS油田长6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1): 88-96.
|
[9] |
于炳松.
油气储层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热力学
. 沉积学报,
2009, 27(5): 896-903.
|
[10] |
张善文.
成岩过程中的“耗水作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01-707.
|
[11] |
于炳松, 赖兴运.
成岩作用中的地下水碳酸体系与方解石溶解度
. 沉积学报,
2006, (5): 627-635.
|
[12] |
.
成岩作用中的地下水碳酸体系与方解石溶解度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27-635.
|
[13] |
孟元林, 刘德来, 贺如, 王志国, 张文才, 殷秀兰, 李军.
歧北凹陷沙二段超压背景下的成岩场分析与储层孔隙度预测
. 沉积学报,
2005, 23(3): 389-396.
|
[14] |
王宝清, 张荻楠, 刘淑芹, 周永炳, 金曙光.
龙虎泡地区高台子油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岩孔隙演化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14-418,423.
|
[15] |
王兴志, 穆曙光, 方少仙, 黄继祥, 侯方浩.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49-554.
|
[16] |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薛莲花.
石油侵位对碎屑储集岩成岩序列的影响及其与孔隙演化的关系——以塔西南坳陷石炭系石英砂岩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3): 97-101.
|
[17] |
王英华.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3): 85-95.
|
[18] |
朱家祥, 李淑贞.
苏北高邮凹陷戴一段砂岩矿物和孔隙成岩机理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3): 39-51.
|
[19] |
朱国华, 袭亦楠.
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84, 2(1): 1-17.
|
[20] |
王英华, 杨承运, 张秀莲.
鲕粒的结构变化与成岩作用性质和强度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3, 1(2): 7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