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

朱玉双

朱玉双. 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J]. 沉积学报, 2008, 26(1): 120-127.
引用本文: 朱玉双. 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J]. 沉积学报, 2008, 26(1): 120-127.
ZHU Yushuang. The Flow Units Division and Reasonableness Verification of Chang 3 Lithologic Oil Reservoir of Huachi Oilfield in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8, 26(1): 120-127.
Citation: ZHU Yushuang. The Flow Units Division and Reasonableness Verification of Chang 3 Lithologic Oil Reservoir of Huachi Oilfield in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8, 26(1): 120-127.

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朱玉双

The Flow Units Division and Reasonableness Verification of Chang 3 Lithologic Oil Reservoir of Huachi Oilfield in Ordos Basin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ZHU Yushuang
  • 摘要: 提出岩性油气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方法。研究中针对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的特点,采取控制流体渗流的主要参数,对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同时采用数学方法、微观渗流实验方法、宏观生产动态分析方法对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流动单元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A类、B类和C类。不同流动单元所处相带位置不同,物性也不同。
    2)判别分析的方法、渗流实验方法和生产动态分析法是验证流动单元划分合理性的有效手段。研究区流动单元的正判率达95%以上;相同流动单元具有相似的微观渗流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渗流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明显不同。
    3)C类流动单元及注采井间不同流动单元对接区域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应注意挖潜,提高油层采收率。
  • [1] 刘如昊, 孙雨, 闫百泉, 张以根, 黄迎松, 王宁, 王鑫锐.  动静结合下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170-11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63
    [2] 袁丙龙, 张辉, 叶青, 张连枝, 陈之贺, 晁彩霞, 董德喜, 郇金来.  基于三角洲复合砂体构型的流动单元划分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253-126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5
    [3] 孙 雨.  松辽盆地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岩性油藏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60-768.
    [4] 唐民安.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 . 沉积学报, 2007, 25(1): 39-47.
    [5] 张小莉.  惠民凹陷临邑洼陷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89-293.
    [6] 姚合法.  多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的方法探讨 . 沉积学报, 2006, 24(1): 90-95.
    [7] 王家豪, 姚光庆, 赵彦超.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储层宏观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1): 87-94.
    [8] 金奎励, 刘大锰, 姚素平, 肖贤明.  中国油、气源岩有机成分成因划分及地化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60-163.
    [9] 刘铁庚.  碳酸盐岩石成因类型的判别分析和白云鄂博“白云岩”的成因讨论 . 沉积学报, 1990, 8(2): 43-50.
    [10] 刘铁庚.  碳酸盐岩石成因类型的判别分析和白云鄂博“白云岩”的成因讨论 . 沉积学报, 1990, 8(3): 93-10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33
  • HTML全文浏览量:  23
  • PDF下载量:  67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修回日期:  1900-01-01
  • 刊出日期:  2008-02-10

目录

    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

      通讯作者: 朱玉双

    摘要: 提出岩性油气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方法。研究中针对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的特点,采取控制流体渗流的主要参数,对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同时采用数学方法、微观渗流实验方法、宏观生产动态分析方法对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流动单元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A类、B类和C类。不同流动单元所处相带位置不同,物性也不同。
    2)判别分析的方法、渗流实验方法和生产动态分析法是验证流动单元划分合理性的有效手段。研究区流动单元的正判率达95%以上;相同流动单元具有相似的微观渗流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渗流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明显不同。
    3)C类流动单元及注采井间不同流动单元对接区域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应注意挖潜,提高油层采收率。

    English Abstract

    朱玉双. 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J]. 沉积学报, 2008, 26(1): 120-127.
    引用本文: 朱玉双. 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J]. 沉积学报, 2008, 26(1): 120-127.
    ZHU Yushuang. The Flow Units Division and Reasonableness Verification of Chang 3 Lithologic Oil Reservoir of Huachi Oilfield in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8, 26(1): 120-127.
    Citation: ZHU Yushuang. The Flow Units Division and Reasonableness Verification of Chang 3 Lithologic Oil Reservoir of Huachi Oilfield in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8, 26(1): 120-1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