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祖宏, 胡建芳, 席党鹏, 孙守亮, 陈树旺, 彭平安.
辽宁秀水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82-2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67
|
[2] |
乔大伟, 王红亮.
基于粒度小波变换分析的四川盐源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13-7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5
|
[3] |
闫志明, 邵龙义, 王帅, David Large, 汪浩, 孙钦平.
早白垩世泥炭地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控制因素——来自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6号煤的证据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068-107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06
|
[4] |
章朋, 旷红伟, 柳永清, 彭楠, 许欢, 汪明伟, 安伟, 王能盛.
胶莱盆地白垩系林寺山组砾岩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5-3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2
|
[5] |
郭强, 李子颖, 秦明宽, 钟大康, 张放东, 贾翠, 邬军.
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热水沉积序列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09-815.
|
[6] |
王长征, 胡斌, 杨凯.
豫西潭头盆地上白垩统秋扒组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07-1015.
|
[7] |
.
早白垩世义县盆地义县组顶部金刚山层沉积相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89-695.
|
[8] |
王建强.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砾岩砾组分析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26-234.
|
[9] |
梁俊红.
辽西义县盆地英窝山下白垩统义县组砖城子层沉积岩石组合特征及古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4-22.
|
[10] |
张英利.
滦平盆地上白垩统九佛堂组中的熔积岩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05-110.
|
[11] |
.
吉林松江盆地早白垩世大拉子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8, 26(1): 61-69.
|
[12] |
梁俊红.
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底部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45-553.
|
[13] |
李双应, 李任伟, 王道轩, 刘因, 岳书仓, 孟庆任, 金福全.
大别山北缘早白垩世黑石渡组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66-572.
|
[14] |
苏建平, 吴保祥, 雷怀彦, 付国民.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68-573.
|
[15] |
李勇, 王成善, 伊海生, 石和, 林金辉, 朱利东, 李祥辉.
青藏高原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羌塘复合型前陆盆地充填模式
. 沉积学报,
2001, 19(1): 20-27.
|
[16] |
王冠民.
西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多巴组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49-354,368.
|
[17] |
蔡进功, 姜秀芳, 范存堂.
东营盆地始新统沉积体系及盆地演化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27-37.
|
[18] |
吉利明.
甘肃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的古气候环境和地理分区位置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33-142.
|
[19] |
刘宝珺, 许效松, 徐强, 杨志华.
东秦岭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 沉积学报,
1990, 8(4): 1-12.
|
[20] |
姚金福, 朱莲芳.
酒西盆地石北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4): 105-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