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军, 白玉彬, 闫新智, 赵靖舟, 徐宁.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9
|
[2] |
杨田, 操应长, 王健, 田景春, 蔡来星, 余文强.
陆相湖盆深水浊流与泥质碎屑流间过渡流沉积与沉积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295-13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83
|
[3] |
余烨, 蔡灵慧, 尹太举, 张兴强, 许泓, 黄俨然, 曹涛涛.
湖相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2, 40(1): 34-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7
|
[4] |
梁晓伟, 鲜本忠, 冯胜斌, 陈鹏, 尤源, 吴千然, 淡卫东, 张文淼.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重力流砂体构型及其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2, 40(3): 641-6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17
|
[5] |
张倚安, 李士祥, 田景春, 周新平, 杨田.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
. 沉积学报,
2021, 39(2): 297-3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5
|
[6] |
冉逸轩, 周翔.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6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3): 571-57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6
|
[7] |
张国栋, 鲜本忠, 晁储志, 宋德邻, 刘建平, 于硕, 王馨冉, 晏奇.
鄂尔多斯盆地三水河剖面上三叠统块状砂岩的异重流成因——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
. 沉积学报,
2019, 37(5): 934-9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6
|
[8] |
付超, 于兴河, 金丽娜, 董亦思, 单新, 何玉林.
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组重力流沉积演化过程
. 沉积学报,
2017, 35(3): 552-56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3
|
[9] |
张景军, 李凯强, 王群会, 王志坤, 韩江波.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41-125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5
|
[10] |
杜锦霞.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重力流特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85-39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8
|
[11] |
杨仁超, 金之钧, 孙冬胜, 樊爱萍.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异重流沉积新发现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0-2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02
|
[12] |
.
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11-622.
|
[13] |
.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042-1052.
|
[14] |
周进高.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障壁潟湖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层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11, 29(1): 64-71.
|
[15] |
王颖.
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背景下的重力流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76-1083.
|
[16] |
高振中, 罗顺社, 何幼斌, 张吉森, 唐子军.
鄂尔多斯地区西缘中奥陶世等深流沉积
. 沉积学报,
1995, 13(4): 16-26.
|
[17] |
崔之久, 熊黑钢.
泥石流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1990, 8(3): 128-140.
|
[18] |
王德坪, 刘守义.
东营盆地渐新世早期前三角洲缓坡区的泥石流砂质碎屑沉积
. 沉积学报,
1987, 5(4): 14-24.
|
[19] |
梅志超, 李文厚.
陕西富平中—上奥陶统深水碳酸盐重力流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86, 4(1): 34-42.
|
[20] |
孙枢, 李继亮.
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概况和发展方向问题刍议
. 沉积学报,
1984, 2(4):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