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金宁.
羌塘盆地中新生代隆升剥蚀与上三叠统-侏罗系烃源层埋藏史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9
|
[2] |
雷开宇, 刘池洋, 张龙, 吴柏林, 寸小妮, 孙莉.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物源与古沉积环境恢复
. 沉积学报,
2017, 35(3): 621-63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9
|
[3] |
郑有伟, 王亚东, 郭建明, 刘兴旺, 赵光亮, 苏龙, 郑建京.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侏罗系重矿物演化特征及对博格达山隆升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47-115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2
|
[4] |
梅西, 张训华, 李日辉, 蓝先洪.
南黄海北部晚更新世以来常量元素记录的化学风化作用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46-854.
|
[5] |
.
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侏罗系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剖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738-746.
|
[6] |
刘长江.
淄博煤田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27-1034.
|
[7] |
赵俊峰.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发育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35-544.
|
[8] |
鲍志东, 刘凌, 张冬玲, 李儒峰, 管守锐, 康永尚, 王英名, 齐雪峰, 赵秀岐.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
. 沉积学报,
2005, 23(2): 194-202.
|
[9] |
孙龙德.
塔里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08-416.
|
[10] |
孟仟祥, 房嬛, 徐永昌, 沈平.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和煤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9-736.
|
[11] |
何志平, 邵龙义, 康永尚, 刘永福, 罗文林, 齐雪峰.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聚煤作用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49-454.
|
[12] |
姚亚明, 刘池阳, 赵增录, 赵旭华, 付代国, 乔桂林, 严永新.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13-521.
|
[13] |
刘洛夫, 康永尚, 齐雪峰, 唐勇, 熊正祥.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评价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87-694.
|
[14] |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浅析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2002, 20(2): 197-202.
|
[15] |
张琴, 朱筱敏, 张满郎, 况军, 张年富.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75-580.
|
[16] |
沈守文, 彭大钧, 颜其彬, 黄先律, 李志军.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63-270.
|
[17] |
于会娟, 妥进才, 刘洛夫, 陈践发, 赵磊.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33-138.
|
[18] |
赵志根, 唐修义, 李宝芳.
淮南矿区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53-459.
|
[19] |
吕修祥.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油气聚集与分布
. 沉积学报,
1998, 16(1): 64-69.
|
[20] |
王春江, 王有孝, 罗斌杰, 夏燕青.
民和盆地中侏罗统煤-油页岩层系生油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1): 5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