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一, 刘树根, 文龙, 文华国, 陈代钊, 宋金民, 王瀚, 王林康, 陈明思, 陈荣庆, 李智武.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24, 42(3): 928-9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5
|
[2] |
叶榆, 程超, 蒋裕强, 易娟子, 邓虹兵, 李曦, 谷一凡, 陈雁.
川东飞仙关组鲕粒滩岩性识别及其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42(3): 1032-10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89
|
[3] |
李玉琢, 刘磊, 冯佳睿, 罗忠, 张静, 文华国.
川西北三叠系雷口坡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特征及古地理重建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0
|
[4] |
张响响, 陶士振, 朱如凯, 柳少波, 公言杰.
成岩作用对致密油储层分布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3, 41(2): 559-56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6
|
[5] |
冯宇翔, 宋金民, 刘树根, 杨迪, 李智武, 金鑫, 范建平, 王佳蕊.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3): 661-67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32
|
[6] |
曹江骏, 陈朝兵, 程皇辉, 朱玉杰, 罗静兰, 王茜, 马迪娜·马吾提汗.
成岩作用对深水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1, 39(4): 1031-10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0
|
[7] |
曹天宇, 钟大康, 牛胜利, 孙海涛, 曹轩, 王菲.
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碱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327-13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1
|
[8] |
赵聪, 刘树根, 宋金民, 唐玄, 赖冬.
川西汉旺地区雷口坡组四段风暴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1): 94-10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0
|
[9] |
孟祥超, 陈能贵, 苏静, 徐洋, 王小军, 邹志文, 李亚哲, 郭华军.
砂砾岩体不同岩相油气充注期储集性能差异及成藏意义——以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百口泉组油藏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3): 606-61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8
|
[10] |
.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南坡古近系流二段滩坝砂体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13, 31(3): 536-544.
|
[11] |
李忠.
塔里木盆地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成岩和构造—热流体作用及其有效性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69-979.
|
[12] |
刘自亮.
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的成因组合与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大老爷府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四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09, 27(1): 32-40.
|
[13] |
刘正华.
歧南凹陷沙河街组重力流水道砂体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83-191.
|
[14] |
漆滨汶.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1): 99-109.
|
[15] |
顾家裕, 方辉, 贾进华.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辫状三角洲砂体成岩作用和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17-523.
|
[16] |
张小莉, 沈英, 陈文学.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27-132.
|
[17] |
王兴志, 穆曙光, 方少仙, 侯方浩, 黄继祥.
四川资阳地区灯影组滩相沉积及储集性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78-583.
|
[18] |
艾华国, 朱宏权, 张克银, 曾涛, 罗宇.
伦坡拉盆地下第三系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储集性能的成岩控因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00-105.
|
[19] |
郑浚茂, 庞明.
石英砂岩的硅质胶结作用及其对储集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88, 6(1): 29-38.
|
[20] |
陈学时.
黔西南二叠纪生物礁成岩作用特征及储集性
. 沉积学报,
1986, 4(4): 5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