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雪, 吕成福, 张英, 党昭卿.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Mo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0
|
[2] |
邱红, 邹立, 张民生, 朱超祁, 贾永刚.
南海北部油气缓释环境沉积物脂类化合物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2019, 37(2): 416-4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37
|
[3] |
周建超, 吴敬禄, 曾海鳌.
新疆乌伦古湖沉积物粒度特征揭示的环境信息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58-116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7
|
[4] |
林荣骁, 王家生, 苏丕波, 林杞, 孙飞, 杨军霞.
南海东北部岩芯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对甲烷事件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90-29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8
|
[5] |
张凯棣, 李安春, 董江, 张晋.
东海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02-9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9
|
[6] |
刘立娜, 王维, 马玉贞, 李岩岩, 姜雅娟, 何江.
呼伦湖表层沉积物花粉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44-75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3
|
[7] |
.
南海北部深水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72-678.
|
[8] |
张富元.
南海表层沉积物的沉降法和激光法粒度分析结果对比和校正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67-775.
|
[9] |
田慧娟.
黄河包头段不同粒级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76-782.
|
[10] |
刘志飞.
南海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指示东亚季风演化历史?
. 沉积学报,
2010, 28(5): 1012-1019.
|
[11] |
樊庆云.
南海湖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12-618.
|
[12] |
蒋庆丰 刘兴起 沈 吉.
乌伦古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77-882.
|
[13] |
林卫东, 沈平, 徐永昌, 周永章.
南海中部近代沉积物中烃类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70-174.
|
[14] |
王随继, 任明达.
根据河道形态和沉积物特征的河流新分类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40-246.
|
[15] |
陈建芳, 郑连福, 陈荣华, 郑玉龙, 陈文斌, M.G.Wiesner, H.K.Wong.
南海颗粒物质的通量、组成及其与沉积物积累率的关系初探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4-19.
|
[16] |
李景贵, 崔明中, 李振西, 范璞, R. P. Philp.
青海湖沉积物中的甾醇及其演化
. 沉积学报,
1994, 12(4): 66-76.
|
[17] |
姜善春, 贾蓉芬, 王岩, 张惠之, 余素华, 栾作峰, 孙作庆, 江荣华.
中国南海北部湾海洋柱状沉积物中甾烯醇甾烷醇的演化
. 沉积学报,
1991, 9(S1): 97-102.
|
[18] |
郑士龙, 唐运千, 史继扬.
南海及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长链不饱和脂肪酮的检出
. 沉积学报,
1991, 9(S1): 90-96.
|
[19] |
武安斌.
哈拉湖湖滨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85, 3(2): 141-150.
|
[20] |
李凡.
白沙口海岸带沉积物的床面形态及层理构造
. 沉积学报,
1983, 1(3): 98-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