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景琦, 金振奎, 王金艺, 李阳, 袁坤.
滇东—黔西中二叠统白云岩特征、成因及其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4, 42(1): 95-1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09
|
[2] |
王剑, 周路, 刘金, 马聪, 卞保力, 李啸, 张宝真.
湖相热液白云岩成因机理
. 沉积学报,
2024, 42(1): 130-14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37
|
[3] |
王振宇, 宁科科, 屈海洲, 胡安平, 张云峰, 陈薇, 罗新生, 张兴宇.
阿克苏地区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不同白云岩的孔隙特征、成因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23, 41(1): 256-26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7
|
[4] |
文华国, 霍飞, 郭佩, 甯濛, 梁金同, 钟怡江, 苏中堂, 徐文礼, 刘四兵, 温龙彬, 蒋华川.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研究进展及展望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321-13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1
|
[5] |
余晶洁, 宋金民, 刘树根, 杨迪, 王瀚, 赵聪, 邓双林, 何宇, 李立基.
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84-12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8
|
[6] |
.
云南会泽石炭系摆佐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18-125.
|
[7] |
常洪伦, 孔繁辉, 宋晓东, 赵晋, 李建锋, 杜俊, 王聪颖.
南非Postmasburg锰矿田白云岩的控矿作用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32-839.
|
[8] |
.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寒武—奥陶系白云岩结构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38-549.
|
[9]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10] |
李 红.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湖相白云岩形成机理初探
. 沉积学报,
2007, 25(1): 75-81.
|
[11] |
张晓宝, 王志勇, 徐永昌.
特殊碳同位素组成白云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49-452.
|
[12] |
王兴涛, 张庆石, 张吉, 周书欣, 李景伟.
青藏高原中生界白云岩特征研究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55-559.
|
[13] |
王兴志, 穆曙光, 方少仙, 黄继祥, 侯方浩.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49-554.
|
[14] |
金振奎, 冯增昭.
滇东—川西下二叠统白云岩的形成机理——玄武岩淋滤白云化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83-389.
|
[15] |
史基安.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和古生代白云岩成因及其储集性
. 沉积学报,
1993, 11(2): 43-50.
|
[16] |
雷怀彦, 朱莲芳.
四川盆地震旦系白云岩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1992, 10(2): 69-78.
|
[17] |
陈明启.
川西南下二叠阳新统白云岩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2): 45-50.
|
[18] |
余志伟.
江西萍乐坳陷西部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岩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88, 6(3): 60-69.
|
[19] |
曾允孚, 黄思静, H.Kulke, M.Sch nfeld.
四川甘溪泥盆系观雾山组白云岩特征与其形成条件的关系(英文)
. 沉积学报,
1988, 6(4): 12-21.
|
[20] |
徐安顺.
海南岛排浦更新世现代白云岩特征及白云岩管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4): 107-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