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叶榆, 程超, 蒋裕强, 易娟子, 邓虹兵, 李曦, 谷一凡, 陈雁.
川东飞仙关组鲕粒滩岩性识别及其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42(3): 1032-10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89
|
[2] |
李忠.
沉积盆地深层—超深层成岩动力学:若干研究进展与专属问题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768-17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9
|
[3] |
黄军平, 杨田, 张艳, 李相博, 董岐石, 杨占龙, 郑泽宇.
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动力学机制与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227-12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41
|
[4] |
伍坤宇, 熊鹰, 谭秀成, 刘向君, 张云峰, 陈晓冬, 李亚锋, 郭荣涛, 曹喆, 王鹏.
储层孔隙系统“水—岩”反应结晶动力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2, 40(4): 996-10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9
|
[5] |
古强, 邢凤存, 钱红杉, 孙汉骁.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粒特征与水动力相关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371-138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9
|
[6] |
蒋裕强, 何沅翰, 邢凤存, 谷一凡, 蒋婵.
下三叠统鲕粒灰岩中微生物矿化组构特征及意义——以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2): 268-27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32
|
[7] |
.
煤岩、泥岩密闭体系下热解产物特征及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90-1198.
|
[8] |
王恕一.
川东北普光气田鲕粒白云岩储层粒内溶孔的成因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0-16.
|
[9] |
郭显令.
烃源岩生排烃动力学研究〗——以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沙河街组烃源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23-731.
|
[10] |
吕宝凤.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移及其动力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52-558.
|
[11] |
王英民.
深水沉积的动力学机制和响应
. 沉积学报,
2007, 25(4): 495-504.
|
[12] |
石广仁.
蒙皂石转化伊利石的数值模拟——溶解沉淀模型与化学动力学模型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93-700.
|
[13] |
米敬奎, 刘新华, 杨孟达, 杨荣丰.
利用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生烃动力学探索油气田气体来源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37-541.
|
[14] |
苏建平, 吴保祥, 雷怀彦, 付国民.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68-573.
|
[15] |
李术元, 郭绍辉, 沈润梅.
沥青质催化降解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36-140.
|
[16] |
陈洪德, 覃建雄, 田景春, 彭军, 侯中健.
右江盆地层序充填动力学初探
. 沉积学报,
2000, 18(2): 165-171.
|
[17] |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陆相低成熟烃源岩有机硫与热解成烃动力学关系初探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33-139.
|
[18] |
李术元, 郭绍辉, 徐红喜, 王剑秋.
烃源岩热解生烃动力学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8-141.
|
[19] |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3): 22-29.
|
[20] |
王英华, 杨承运, 张秀莲.
鲕粒的结构变化与成岩作用性质和强度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3, 1(2): 7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