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薛辉.
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混积特征及其控储效应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7
|
[2] |
曲希玉.
含体腔孔生物碎屑混积岩初始孔隙度恢复方法—以环渤中地区沙一二段混积岩储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5
|
[3] |
施振生, 周天琪, 郭伟, 梁萍萍, 程峰.
海相页岩定量古地理编图及深水陆棚沉积微相划分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728-17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62
|
[4] |
李志扬.
陆棚海泥岩的岩相特征及沉积过程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68-1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6
|
[5] |
李红, 李飞, 龚峤林, 曾楷, 邓嘉婷, 王浩铮, 苏成鹏.
混积岩中重矿物形貌学特征及物源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25-5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3
|
[6] |
罗妮娜, 侯守探, 纪友亮, 吕文睿, 张艺楼, 陈佩磊, 李圣明, 张兰.
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三上亚段混积模式研究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37-104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6
|
[7] |
邓双林, 宋金民, 刘树根, 罗平, 李智武, 杨迪, 孙玮, 李金玺, 余晶洁, 李立基.
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混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3): 598-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9
|
[8] |
张藜, 王德英, 张新涛, 刘艺萌, 徐伟.
渤海海域秦皇岛29-2东构造优质混积储层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19, 37(1): 200-2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6
|
[9] |
谭梦琪, 刘自亮, 沈芳, 谢润成, 刘成川, 邓昆, 徐浩.
四川盆地回龙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混积岩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2016, 34(3): 571-58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5
|
[10] |
李婷婷, 朱如凯, 白斌, 王崇孝, 李铁峰.
混积岩储层特征——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混积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76-38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7
|
[11] |
刘 豪.
浅海陆棚环境下沉积坡折带及其对局部强制海退体系域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11, 29(5): 906-916.
|
[12] |
.
海侵背景下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砂体研究——以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68-475.
|
[13] |
李祥辉, 曾允孚.
扬子西缘泥盆纪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积层序和层序混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39-344.
|
[14] |
蒲仁海, 孙卫, 陈振新, 吴清雅, 何娟, 刘冬芝.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桩52块近岸浊积扇前积油层对比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8, 16(4): 21-26.
|
[15] |
童金南, 李红丽.
碳酸盐浅滩滨岸区层序地层研究——江苏无锡嵩山下三叠统层序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4.
|
[16] |
张廷山, 兰光志, 陈晓慧, 俞剑华, 边立曾.
川西北早志留世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缓坡
. 沉积学报,
1995, 13(4): 27-36.
|
[17] |
龚一鸣.
新疆北部泥盆系火山碎屑浊积岩层序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3, 11(2): 75-83.
|
[18] |
孟庆任, 胡健民.
一个由潮汐和风暴影响的滨岸和内陆棚沉积序列——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
. 沉积学报,
1992, 10(1): 57-67.
|
[19] |
杨朝青, 沙庆安.
云南曲靖中泥盆统曲靖组的沉积环境:一种陆源碎屑与海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
. 沉积学报,
1990, 8(2): 59-66.
|
[20] |
刘宝珺, 张锦泉, 叶红专.
黔西南中三叠世陆棚—斜坡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87, 5(2):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