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跃, 李军辉, 王子赫, 李美芳, 娄洪, 王琦, 孙海雷.
陆相断陷湖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砂体的控制——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58-8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9
|
[2] |
陈亮, 季汉成, 张靓, 李晨, 时聪, 于斌.
裂陷盆地重力流沉积对基准面变化的响应——以乌里雅斯太南洼腾一下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3): 487-4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06
|
[3] |
杨延强, 吴胜和, 岳大力, 兰献娇, 李艳杰, 沈云奇.
长期基准面旋回内河口坝构型的演化规律——以胜坨油田坨7断块沙二段下油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26-33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2
|
[4] |
朱锐.
正弦曲线型地层基准面旋回一维定量理论模型的建立
. 沉积学报,
2009, 27(1): 64-69.
|
[5] |
郑庆华 柳益群 张海军 李寿武 朱静明 马红星.
应用粒度成因单元划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
. 沉积学报,
2008, 26(3): 376-383.
|
[6] |
唐民安.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
. 沉积学报,
2007, 25(1): 39-47.
|
[7] |
胡 平.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基准面旋回划分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78-386.
|
[8] |
李江涛, 李增学, 郭建斌, 余继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中基准面变化的讨论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97-302.
|
[9] |
汪彦, 彭军, 游李伟, 陈果.
基准面旋回与A/S比值的函数关系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5, 23(3): 483-489.
|
[10] |
王家豪, 姚光庆, 赵彦超.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储层宏观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1): 87-94.
|
[11] |
李凤杰, 王多云, 宋广寿, 郑希民, 刘自亮, 王峰, 王志坤, 李树同.
陕甘宁盆地坳陷型湖盆缓坡带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1): 73-78.
|
[12] |
刘星, 陆友明, 程守田, 胡光道.
垦西油田馆陶组河流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01-105,111.
|
[13] |
彭军, 郑荣才, 陈景山, 蔡勋育, 韦景春.
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03-209.
|
[14] |
刘波.
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的对比方法探讨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12-117.
|
[15] |
郑荣才, 彭军, 吴朝容.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49-255.
|
[16] |
郑荣才, 尹世民, 彭军.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69-375.
|
[17] |
何海清.
浙江省栖霞组沉积微相、旋回、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75-83.
|
[18] |
宋春晖, 武安斌.
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微相组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2): 34-42.
|
[19] |
端木合顺, 朱莲芳.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下沟组重力流水下扇沉积
. 沉积学报,
1990, 8(2): 75-86.
|
[20] |
陈淑珠, 陈国春.
桩西洼陷沙三下段沉积相与含油气关系
. 沉积学报,
1989, 7(1): 7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