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力宝, 厚刚福, 卞保力, 李亚哲, 窦洋, 尤新才, 郭华军, 徐洋, 邹志文.
现代碱湖对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环境的启示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13-9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1
|
[2] |
李富强, 高红山, 张连科, 李宗盟, 庞红丽, 潘保田.
基于粒度参数特征对黄河后套平原段岩芯沉积环境的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34-12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4
|
[3] |
.
西宁和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变化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39-148.
|
[4] |
王小雷.
云南抚仙湖近现代环境变化的沉积物粒度记录
. 沉积学报,
2010, 28(4): 776-782.
|
[5] |
于培松.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近现代沉积速率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172-1177.
|
[6] |
刘燕学.
辽东半岛复州湾十三里台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2009, 27(5): 1018-1026.
|
[7] |
雷国良.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74-282.
|
[8] |
田晓四.
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地层洪水沉积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61-266.
|
[9] |
李桂海, 曹志敏, 蓝东兆, 许江, 王珊珊.
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与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6): 870-876.
|
[10] |
李桂海 曹志敏 蓝东兆 许 江 王珊珊.
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与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70-876.
|
[11] |
张璞, 陈建强, 田明中, 朱金芳, 黄宗林, 江春亮.
福建省漳州市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75-283.
|
[12] |
李玉中, 陈沈良.
系统聚类分析在现代沉积环境划分中的应用——以崎岖列岛海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87-494.
|
[13] |
宋春晖, 孙淑荣, 方小敏, 孙东.
酒西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高原北部隆升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52-559.
|
[14] |
杨晓强, 李华梅.
泥河湾盆地沉积物磁化率及粒度参数对沉积环境的响应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63-768.
|
[15] |
叶玮.
顺直河道中沉积物的粒度及重矿物分布规律——室内大型水槽实验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34-138.
|
[16] |
王新民, 宋春晖, 师永民, 晁吉俊, 武安斌.
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57-162.
|
[17] |
符文侠.
第四纪以来辽东湾滨岸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的演变
. 沉积学报,
1989, 7(1): 127-134.
|
[18] |
刘光华.
粘土矿物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1): 48-57.
|
[19] |
李保庆.
太原西山煤田主要砂体的粒度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6, 4(3): 77-86.
|
[20] |
刘云.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粘土矿物特微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85, 3(4): 131-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