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钟建华, 倪良田, 孙宁亮, 郝兵, 薛纯琦.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东三叠系—侏罗系湖泊风暴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53-37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30
|
[2] |
张倚安, 李士祥, 田景春, 周新平, 杨田.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
. 沉积学报,
2021, 39(2): 297-3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5
|
[3] |
雷琳琳, 赵红格, 邵晓州, 徐智, 郭惠, 李亚男, 付星辉, 李蒙.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三叠世早期物源组成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58-127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5
|
[4] |
杨华, 傅强, 齐亚林, 周新平, 龚宁, 黄少雄.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古湖盆生物相带划分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88-69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9
|
[5] |
杨仁超, 金之钧, 孙冬胜, 樊爱萍.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异重流沉积新发现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0-2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02
|
[6] |
.
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坡折带韩江组中段沉积层序与岩性地层圈闭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81-1087.
|
[7] |
陈洪德.
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隆升的分段性及层序充填响应
. 沉积学报,
2011, 29(4): 622-630.
|
[8] |
杨 华.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三叠世构造—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27-439.
|
[9] |
杨华.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2): 254-263.
|
[10] |
付锁堂.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81-1089.
|
[11] |
窦伟坦.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坡折带、斜坡类型与油藏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129-1134.
|
[12] |
李相博.
大型坳陷湖盆沉积坡折带特征及其对砂体与油气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0, 28(4): 717-729.
|
[13] |
王颖.
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背景下的重力流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76-1083.
|
[14] |
郭彦如 刘化清 李相博 完颜容 郑希民.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体系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3): 384-391.
|
[15] |
李元昊.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震积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72-779.
|
[16] |
傅强.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86-192.
|
[17] |
夏青松.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46-252.
|
[18] |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齐雪峰, 杜社宽.
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研究及其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纪坳陷湖盆为例
. 沉积学报,
2004, 22(1): 95-102.
|
[19] |
胡宗全, 朱筱敏.
具有地形坡折带的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模拟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17-221.
|
[20] |
杨昌贵, 袁志祥.
鄂尔多斯盆地晚二叠世湖相沉积
. 沉积学报,
1988, 6(2): 123-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