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利用天然气包裹体方法划分天然气成藏期次——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储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93-698.
|
[2] |
.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85-391.
|
[3] |
.
琼东南盆地崖城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油气充注期次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89-196.
|
[4] |
.
东濮凹陷白庙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4): 779-786.
|
[5] |
万念明.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北带沙四段深层超压封存箱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10, 28(2): 395-400.
|
[6] |
王秀红.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天然气生成机理与化学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3): 525-530.
|
[7] |
付广, 孙永河, 吕延防, 黄劲松.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砂体输导层输导天然气效率评价
. 沉积学报,
2006, (5): 763-768.
|
[8] |
.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砂体输导层输导天然气效率评价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763-768.
|
[9] |
赵孟军, 潘文庆, 张水昌, 韩剑发.
成藏过程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83-688.
|
[10] |
李剑, 罗霞, 刘人和, 胡国艺, 谢增业.
中国天然气晚期成藏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33-38.
|
[11] |
杨荣生, 张铭杰, 张同伟, 李立武, 唐俊红.
川西南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气体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22-527.
|
[12] |
李慧莉, 邱楠生, 金之钧, 吕修祥.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48-653.
|
[13] |
高岗, 黄志龙.
平落坝储层有机包裹体特征与气藏形成过程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56-159.
|
[14] |
柳广弟, 张仲培, 张枝焕, 陈文学, 陈文礼, 李永林.
焉耆盆地三工河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形成期次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45-348.
|
[15] |
陈庆春, 林玉祥, 唐洪三.
临南地区石油运移方向与成藏期次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4): 611-616.
|
[16] |
付广, 薛永超, 付晓飞.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
. 沉积学报,
2001, 19(4): 617-621,636.
|
[17] |
史基安, 王琪.
影响碎屑岩天然气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28-139.
|
[18] |
郑荣才, 李德敏, 张梢楠.
川东黄龙组天然气储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9.
|
[19] |
徐永昌, 郑建京.
认识飞跃、产业增储──天然气持续科技攻关,促产业发展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3.
|
[20] |
朱莲芳.
中国天然气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成岩模式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40-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