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江海, 王圆, 刘佳, 马睿, 杜远生, 刘超, 余文超.
南华北早二叠世泥岩沉积与深时陆地古温度重建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40-5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2
|
[2] |
吴兆剑, 韩效忠, 胡航.
开鲁盆地陆家堡凹陷绍根地区早白垩世裂陷期后沉积构造演化与铀矿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1): 20-32.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5
|
[3] |
闫志明, 邵龙义, 王帅, David Large, 汪浩, 孙钦平.
早白垩世泥炭地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控制因素——来自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6号煤的证据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068-107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06
|
[4] |
.
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新近系重矿物组合特征与盆山构造演化关系
. 沉积学报,
2014, 32(1): 68-77.
|
[5] |
.
库车前陆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砾岩特征与构造演化关系
. 沉积学报,
2013, 31(6): 980-993.
|
[6] |
.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亚格列木组浊流沉积特征与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2): 237-247.
|
[7] |
.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库孜贡苏剖面晚白垩世—早中新世沉积物岩石磁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5): 919-927.
|
[8] |
徐耀明.
西昆仑山前陆盆地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4): 659-670.
|
[9] |
颜照坤.
龙门山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沉积通量与造山带的隆升和剥蚀
. 沉积学报,
2010, 28(1): 91-101.
|
[10] |
彭守涛.
库车坳陷北缘早白垩世源区特征:来自盆地碎屑锆石
. 沉积学报,
2009, 27(5): 956-966.
|
[11] |
陈守建.
昆仑造山带早—中泥盆世沉积特征及盆地性质探讨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41-551.
|
[12] |
寿建峰.
库车前陆地区吐格尔明背斜下侏罗统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69-875.
|
[13] |
谭秀成, 王振宇, 李凌, 孙崇浩, 陈景山, 曹剑.
库车前陆盆地第三系沉积相配置及演化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6): 790-797.
|
[14] |
谭秀成 王振宇 李凌 孙崇浩 陈景山 曹 剑.
库车前陆盆地第三系沉积相配置及演化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90-797.
|
[15] |
严德天, 王华, 王家豪, 王清晨.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6): 841-848.
|
[16] |
严德天 王 华 王家豪 王清晨.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41-848.
|
[17] |
顾家裕, 张兴阳.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
. 沉积学报,
2005, 23(2): 187-193.
|
[18] |
李国彪, 万晓樵, 丁林, 刘文灿, 高莲凤.
藏南古近纪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55-464.
|
[19] |
李勇, 王成善, 伊海生, 石和, 林金辉, 朱利东, 李祥辉.
青藏高原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羌塘复合型前陆盆地充填模式
. 沉积学报,
2001, 19(1): 20-27.
|
[20] |
谭富文, 尹福光, 许效松, 万方.
楚雄前陆盆地系统的构造单元及沉积标识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73-579,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