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李士祥

李士祥.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J]. 沉积学报, 2010, 28(4): 798-807.
引用本文: 李士祥.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J]. 沉积学报, 2010, 28(4): 798-807.
LI Shixi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roleum Accumulation of Mesozoic and Tectonic Movement in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0, 28(4): 798-807.
Citation: LI Shixi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roleum Accumulation of Mesozoic and Tectonic Movement in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0, 28(4): 798-807.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李士祥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roleum Accumulation of Mesozoic and Tectonic Movement in Ordos Basin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Shixiang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大型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为盆地主要含油层系,该含油层系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大的构造运动。通过中、新生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应力场分析以及构造热事件研究,结合裂缝性质、裂缝方位及裂缝中包裹体特征等,讨论了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研究认为盆地主要发育E—W向、NNE向和NE向三组区域性裂缝。其中,弱充填的NE向剪裂缝为印支期S—N向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裂缝,或基底断裂形成的诱导张裂缝;近E—W向展布的弱充填裂缝为燕山期NW—SE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切裂缝;强烈充填的NNE向张裂缝形成于喜山期NNW—SSE拉张环境。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所经历的每一期构造运动都对盆内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控制作用。印支运动使得盆地沉积了中生界最为重要的一套烃源岩;燕山运动产生的构造热事件使烃源岩达到了生排烃高峰期,使得油气成藏大多定型于燕山期;喜山运动使油气进行大规模的运移和调整,从而使中生界上部油气的分布与基底断裂带走向相吻合。中、新生代这三期构造运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发展和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
  • [1]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824-833.
    [2] 西宁和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变化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39-148.
    [3] 李运振.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沉积环境演变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66-1075.
    [4] 吕宝凤.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移及其动力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52-558.
    [5] 宋春晖.  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元素特征与古气候变迁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09-416.
    [6] 陈戴生.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概述①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23-228.
    [7] 李忠, 王清晨, 王道轩, 林伟.  晚新生代天山隆升与库车坳陷构造转换的沉积约束 . 沉积学报, 2003, 21(1): 38-45.
    [8] 宋春晖, 方小敏, 高军平, 孙东, 范马洁.  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 . 沉积学报, 2001, 19(4): 493-500.
    [9] 王国纯, 朱伟林.  东海盆地新生代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00-108.
    [10] 丘东洲.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沉积分类探讨 . 沉积学报, 1988, 6(2): 50-6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94
  • HTML全文浏览量:  21
  • PDF下载量:  87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修回日期:  1900-01-01
  • 刊出日期:  2010-08-10

目录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通讯作者: 李士祥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大型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为盆地主要含油层系,该含油层系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大的构造运动。通过中、新生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应力场分析以及构造热事件研究,结合裂缝性质、裂缝方位及裂缝中包裹体特征等,讨论了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研究认为盆地主要发育E—W向、NNE向和NE向三组区域性裂缝。其中,弱充填的NE向剪裂缝为印支期S—N向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裂缝,或基底断裂形成的诱导张裂缝;近E—W向展布的弱充填裂缝为燕山期NW—SE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切裂缝;强烈充填的NNE向张裂缝形成于喜山期NNW—SSE拉张环境。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所经历的每一期构造运动都对盆内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控制作用。印支运动使得盆地沉积了中生界最为重要的一套烃源岩;燕山运动产生的构造热事件使烃源岩达到了生排烃高峰期,使得油气成藏大多定型于燕山期;喜山运动使油气进行大规模的运移和调整,从而使中生界上部油气的分布与基底断裂带走向相吻合。中、新生代这三期构造运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发展和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

    English Abstract

    李士祥.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J]. 沉积学报, 2010, 28(4): 798-807.
    引用本文: 李士祥.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J]. 沉积学报, 2010, 28(4): 798-807.
    LI Shixi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roleum Accumulation of Mesozoic and Tectonic Movement in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0, 28(4): 798-807.
    Citation: LI Shixi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roleum Accumulation of Mesozoic and Tectonic Movement in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0, 28(4): 798-80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