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仲昭, 马志鑫, 张启跃, 文芠, 胡世学, 范可静, 蔡金君, 李润根.
云南罗平江边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古环境特征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06-14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6
|
[2] |
袁忠鹏, 胡刚, 王永红, 黄畅, 贾仲佳, 梁伟强, 彭锦.
东海内陆架泥质体远端表层沉积物孢粉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10-62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3
|
[3] |
张懿, 陈龙, 李建, 王东歌, 吴庆铭, 韦轶, 史强, 旷红伟, 柳永清, 廖志伟.
渝东北陡山沱组碳酸锰微生物岩沉积环境初探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387-14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6
|
[4] |
邢智峰, 刘云龙, 付玉鑫, 齐永安, 郑伟.
豫西鲁山中元古界云梦山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1): 46-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2
|
[5] |
陈亮, 赵千慧, 王英民, 孙红军, 万琼华, 唐武, 赵鹏.
盐构造与深水水道的交互作用——以下刚果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97-120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1
|
[6] |
彭成名, 王刚, 陈原林, 李正友, 薛灵文, 杨慧, 卢应辉, 侯芸.
南盘江盆地中北部三叠纪深水盆地古水流方向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20-113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0
|
[7] |
王丹.
埋藏环境白云石结构类型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7-25.
|
[8] |
龚承林.
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3): 419-425.
|
[9] |
王清晨.
浅议华南陆块群的沉积大地构造学问题
. 沉积学报,
2009, 27(5): 811-817.
|
[10] |
任丽华.
构造裂缝发育期次划分方法研究与应用——以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53-260.
|
[11]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爬升沙纹层理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60-565.
|
[12] |
李文渊, 杨鹏飞.
甘肃龙首山新元古代烧火筒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42-147.
|
[13] |
刘春莲, Franz T Fürsich, 白雁, 杨小强, 李国强.
三水盆地古近系湖相沉积岩的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36-40.
|
[14] |
杨瑞东, 赵元龙, 毛家仁, 聂爱国, 陈笑媛.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古生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29-135.
|
[15] |
刘志飞, 王成善.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沉积环境分析及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55-361.
|
[16] |
张周良, 王芳华.
广东三水盆地第四纪网状河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4): 58-63.
|
[17] |
刘秉理, 朱忠德, 肖传桃, 胡明毅.
鄂西地区早奥陶世分乡期生物群落演化与沉积环境变迁
. 沉积学报,
1997, 15(4): 97-102.
|
[18] |
夏邦栋, 刘洪磊, 方中, 吕洪波.
龙潭群沉积与扬子板块东段晚古生代构造格局
. 沉积学报,
1992, 10(4): 23-34.
|
[19] |
晋慧娟, 林禾杰.
新西兰TARANAKI盆地PAKAWAU组和KAPUNI组中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3): 40-49.
|
[20] |
唐祥华.
京津霸地区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的生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3, 1(2): 96-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