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韦恒叶, 胡谍, 邱振, 张璇, 刘雯, 孔维亮, Ahmed Mansour.
川北—鄂西上二叠统富有机岩沉积与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74-79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6
|
[2] |
朱明, 施辉, 袁波, 冯兴强, 吴林, 唐雪颖, 张浩, 庞志超.
准南四棵树凹陷沉积古环境与物源研究——来自侏罗系—下白垩统元素地球化学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122-113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4
|
[3] |
丁江辉, 张金川, 石刚, 申宝剑, 唐玄, 杨振恒, 李兴起, 李楚雄.
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24-3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56
|
[4] |
何庆, 高键, 董田, 何生, 翟刚毅, 邹高峰.
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古环境恢复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86-70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7
|
[5] |
胡建芳, 彭平安.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17, 35(5): 968-98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09
|
[6] |
王朋, 柳广弟, 曹喆, 苏惠, 牛子铖, 张婧雅, 罗文斌.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265-127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9
|
[7] |
王长征, 胡斌, 杨凯.
豫西潭头盆地上白垩统秋扒组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07-1015.
|
[8] |
.
浙闽地区白垩纪早中期黏土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古气候显示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20-127.
|
[9] |
郑朝阳.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藏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605-612.
|
[10] |
何江林.
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3): 626-634.
|
[11] |
时国.
贵阳花溪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27-434.
|
[12] |
乔海明.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54-160.
|
[13] |
赵全民, 杨道庆, 江继刚, 彭江, 徐士忠.
舞阳、襄城凹陷下第三系盐湖相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34-339.
|
[14] |
郝石生.
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与瞻望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5.
|
[15] |
谢泰俊.
海相生烃碎屑岩的沉积环境及有机质的分布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4-18.
|
[16] |
庄汉平, 冉祟英, 何明勤, 卢家烂, 刘金钟.
楚雄盆地有机质、膏盐与砂岩铜矿生成关系的有机地球化学证据与机理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29-138.
|
[17] |
段毅, 徐雁前, 马兰花, 申秀荣.
毕家山铅锌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可溶有机质特征与矿床若干成因问题探讨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98-205.
|
[18] |
张柏生, 刘文汇, 徐永昌, 王兆云, 吴铁生.
辽河盆地过渡带有机地球化学(Ⅰ)──不同赋存状态的有机质与过渡带气的形成
. 沉积学报,
1994, 12(4): 58-65.
|
[19] |
卢家烂, 傅家谟.
沉积改造矿床形成中的若干有机地球化学问题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71-177.
|
[20] |
王有孝, 程学惠, 吴贻华, 范璞, 蒋助生.
洱海现代沉积物的有机地球化学
. 沉积学报,
1986, 4(4): 8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