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岳鑫, 刘溪溪, 路亮, 张晓冬, 范增林, 于小亮.
马海盆地深部孔隙卤水矿床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9, 37(3): 532-5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0
|
[2] |
尹青, 伊海生, 周凯.
桂西南地区三叠系沉积型锰矿床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44-115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6
|
[3] |
樊海峰.
渔塘坝硒矿床多元素富集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71-282.
|
[4] |
陈翠华, 何彬彬, 顾雪祥, 刘建明.
桂西北高龙金矿床含矿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1): 54-58.
|
[5] |
庞雄奇, 李素梅, 黎茂稳, 金之钧.
八面河地区"未熟—低熟油"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86-591.
|
[6] |
方维萱, 芦继英.
陕西银硐子-大西沟菱铁银多金属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31-438.
|
[7] |
高计元, 王一先, 裘愉卓, 张乾.
白云鄂博矿床含矿白云岩的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675-680.
|
[8] |
闵茂中, 王湘云, 沈保培, 文光斗, 樊涛.
我国最大古岩溶型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18-122.
|
[9] |
易发成, 田煦, 李虎杰, 郑自立.
苏皖沉积型凹凸棒石粘土矿床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41-147.
|
[10] |
段毅, 徐雁前, 马兰花, 申秀荣.
毕家山铅锌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可溶有机质特征与矿床若干成因问题探讨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98-205.
|
[11] |
闵茂中, 孔令福, 江仪.
3701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1): 81-89.
|
[12] |
傅家谟, 盛国英.
从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观点探讨我国某大型自然硫矿床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87, 5(3): 96-101.
|
[13] |
陈先沛, 高计元.
广西中部泥盆系的多金属-重晶石矿床和热水沉积作用
. 沉积学报,
1987, 5(3): 149-158.
|
[14] |
杨兴裕.
滇西鹤庆县小天井锰矿床特征及成因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3): 105-114.
|
[15] |
袁又申.
苏州阳山高岭土矿床中玻屑、低温热液和蚀变矿物的发现以及对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 沉积学报,
1984, 2(3): 101-107.
|
[16] |
程敦模.
有机质在层控汞矿床成因中的作用
. 沉积学报,
1984, 2(2): 81-89.
|
[17] |
陈耀钦, 曾波夫.
试论凡口大型层控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 沉积学报,
1984, 2(3): 34-47.
|
[18] |
朱觉人, 巫声扬, 冯佩莘, 王德生, 马占文.
四川盆地北部中生代砂岩型铀矿床矿化特征与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83, 1(2): 106-117.
|
[19] |
傅家谟, 汪本善, 史继扬, 贾蓉芬, 盛国英.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Ⅰ)——油气成因与评价
. 沉积学报,
1983, 1(3): 40-58.
|
[20] |
傅家谟, 刘德汉.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Ⅱ)——煤成烃类与层控矿床
. 沉积学报,
1983, 1(4): 1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