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尹泽, 刘自亮, 彭楠, 沈芳, 谭梦琪, 王玉冲, 梁雨晨, 王红伟.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63-17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6
|
[2] |
刘广林, 王亚玲, 马爽, 韩天佑, 陈璐, 楚美娟, 时志强.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藏成藏条件和充注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52-116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7
|
[3] |
杨华, 傅强, 齐亚林, 周新平, 龚宁, 黄少雄.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古湖盆生物相带划分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88-69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9
|
[4] |
.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74-383.
|
[5] |
.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042-1052.
|
[6] |
姚泾利.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砂岩绿泥石膜的形成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1): 72-79.
|
[7] |
陈飞.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骨架砂体粒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1): 58-67.
|
[8] |
廖一.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3): 481-488.
|
[9] |
李相博.
大型坳陷湖盆沉积坡折带特征及其对砂体与油气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0, 28(4): 717-729.
|
[10] |
傅强.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期湖盆坡折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2): 294-298.
|
[11] |
韩永林.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57-1067.
|
[12] |
王峰.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38-245.
|
[13] |
王昌勇.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33-938.
|
[14] |
夏青松.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46-252.
|
[15] |
刘林玉.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实验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24-229.
|
[16] |
王琪, 禚喜准, 陈国俊, 史基安, 王多云.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源地区三叠系长4+5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5, 23(3): 397-405.
|
[17] |
王峰, 王多云, 高明书, 姚永朝, 王志坤, 李树同, 秦红.
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前缘的微相组合及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8-224.
|
[18] |
李凤杰, 王多云, 宋广寿, 郑希民, 刘自亮, 王峰, 王志坤, 李树同.
陕甘宁盆地坳陷型湖盆缓坡带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1): 73-78.
|
[19] |
王立武, 李建忠, 王兆云, 卢宗盛.
松辽盆地保乾三角洲前缘带演变及其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04-408.
|
[20] |
李凤杰, 王多云, 郑希民, 刘自亮, 王峰, 李树同, 王志坤.
陕甘宁盆地华池地区延长组缓坡带三角洲前缘的微相构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82-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