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立元, 邱桂强, 胡才志, 徐士林, 陈纯芳, 李松.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致密砂岩成藏机制分析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762-177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71
|
[2] |
刘明洁, 季永承, 唐青松, 唐大海, 梁锋, 车国琼, 王立恩, 李明, 谭秀成, 曾伟, 连承波.
成岩体系对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26-8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62
|
[3] |
郑庆华, 刘行军, 柳益群, 周鼎武, 杨开艳, 王贵文, 张洋洋, 陈朕, 刘亮.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碳酸质喷积岩初探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222-12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5
|
[4] |
王乾右, 杨威, 葛云锦, 宋岩, 姜振学, 罗群, 左如斯, 李耀华, 刘聃, 张帆, 王耀华, 鲁健康.
不同沉积微相致密储层的成岩响应及其控储机理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41-86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2
|
[5] |
晏奇, 雷海艳, 鲜本忠, 王剑, 罗正江, 杨召, 贺静, 牛君, 蒲强, 田荣恒.
母岩性质对砾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发育的影响及油气储层意义-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北地区下乌尔禾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67-3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3
|
[6] |
胡鹏, 于兴河, 陈宏亮, 赵晨帆, 周进松, 韩小琴, 李亚龙.
障壁坝砂体储层特征与成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本溪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90-40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1
|
[7] |
陈贺贺, 朱筱敏, 陈纯芳, 尹伟, 施瑞生.
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成藏史耦合关系研究——以鄂尔多斯南部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2): 401-4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29
|
[8] |
刘群, 袁选俊, 林森虎, 王岚, 郭浩, 潘松圻, 姚泾利.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黏土岩分类和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16-1025.
|
[9] |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 沉积学报,
2014, 32(1): 44-60.
|
[10] |
丁晓琪.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储层成岩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1): 97-104.
|
[11] |
李元昊.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震积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72-779.
|
[12] |
郭彦如 刘化清 李相博 完颜容 郑希民.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体系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3): 384-391.
|
[13] |
孙治雷.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来源与成岩演化
. 沉积学报,
2008, 26(3): 459-468.
|
[14] |
.
三级基准面旋回内三角洲砂体骨架模型的建立——以陕北安塞三角洲露头为例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40-548.
|
[15] |
.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90-697.
|
[16] |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49-554.
|
[17] |
史基安, 王金鹏, 毛明陆, 王琪, 郭正权, 郭雪莲, 卢龙飞.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8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373-380.
|
[18] |
赵俊兴, 陈洪德, 向芳.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安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07-312.
|
[19] |
郑荣才, 彭军.
陕北志丹三角洲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 沉积学报,
2002, 20(1): 92-100.
|
[20] |
彭军, 郑荣才, 陈景山.
百色盆地那读组层序分析与生储盖组合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06-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