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小娟, 王昌勇, 陈小二, 刘帅, 范亚楠, 林如南.
川西—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地层对比及沉积充填特征
. 沉积学报,
2023, 41(2): 435-4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7
|
[2] |
穆财能, 侯明才, 刘欣春, 张虹瑞, 范程华.
基于高精度碳酸盐岩微相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357-137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8
|
[3] |
刘辰生, 肖明国, 苏娟, 金中国, 郭建华.
黔北务正道地区沉积型铝土矿富集成矿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8, 36(2): 302-3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40
|
[4] |
伏美燕, 李娜, 黄茜, 刘磊.
滨岸-浅海混合沉积对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石炭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10-112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3
|
[5] |
.
黄河三角洲ZK1孔晚第四纪以来沉积层序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50-1058.
|
[6] |
陶明华.
旋回性沉积序列的形成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05-510.
|
[7] |
周祖翼, 毛凤鸣, 廖宗廷, 郭彤楼.
裂变径迹年龄多成分分离技术及其在沉积盆地物源分析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56-458,473.
|
[8] |
覃建雄, 陈洪德, 田景春, 李余生, 杨作升.
川滇黔桂地区二叠纪不同成因盆地层序地层模型
. 沉积学报,
1999, 17(2): 183-187.
|
[9] |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康剑, 肖立新, 史基安.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
. 沉积学报,
1999, 17(2): 192-197.
|
[10] |
苏文博, 李志明, 陈建强, 龚淑云, 李全国, 高勇群.
海平面变化全球可比性的可靠例证——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45-354.
|
[11] |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肖立新, 史基安.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高频旋回层序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4): 37-41.
|
[12] |
赵玉光.
论地质历史中区域构造沉降史与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7.
|
[13] |
薛莲花, 陈国俊,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杨军, 赵克斌.
塔里木盆地K2-E旋回层序与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3): 66-71.
|
[14] |
郑荣才, 刘文均, 李祥辉, 王洪峰, 陈源仁.
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①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7.
|
[15] |
王翔, 胡健民.
鄂北南化地区寒武纪缓坡沉积及层序
. 沉积学报,
1996, 14(3): 47-55.
|
[16] |
陈荣坤.
华北地台中晚寒武世沉积层序中生物丘构造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49-56.
|
[17] |
于炳松.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海平面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33-39.
|
[18] |
王多云.
沉积盆地地震-层序地层学研究辅助系统─Ⅰ
. 沉积学报,
1994, 12(1): 8-15.
|
[19] |
陈洪德, 曾允孚, 李孝全.
丹池晚古生代盆地的沉积和构造演化*
. 沉积学报,
1989, 7(4): 85-96.
|
[20] |
虞子冶, 施央申, 郭令智.
广西钦州盆地志留纪—中泥盆世等深流沉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1989, 7(3): 2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