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万利, 吴时国, 黄晓霞, 刘刚, 韩孝辉.
西沙群岛晚第四纪碳酸盐岩淡水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96-13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06
|
[2] |
王爱华, 叶思源, 刘建坤, 丁喜桂, 李华玲, 许乃岑.
不同选择性提取方法锶钡比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探讨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26-12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8
|
[3] |
李小妹, 严平, 吴伟, 钱瑶.
中国北方三流域河流—沙漠过渡带地表沉积物化学元素空间差异分析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15-62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1
|
[4] |
.
Rio Muni盆地第四纪陆坡地震地貌学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85-493.
|
[5] |
李凤全.
第四纪网纹红土的类型与网纹化作用
. 沉积学报,
2010, 28(2): 346-355.
|
[6] |
唐熊.
雅安地区青衣江流域第四纪阶地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37-141.
|
[7] |
朱正杰.
湖泊沉积物α-纤维素提取方法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25-528.
|
[8] |
殷志强.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黄土、沙漠沙、湖泊、河流细粒沉积物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2): 343-351.
|
[9] |
钟建华, 李浩, 黄立功, 温志峰, 郭泽清, 王海侨, 李勇.
柴西第四纪湖泊冰水沉积的发现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84-290.
|
[10] |
刘成林, 焦鹏程, 王弭力, 杨智琛, 李树德, 陈永志.
罗布泊第四纪含盐系成岩作用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40-246.
|
[11] |
王开发, 支崇远, 郑玉龙, 王洪根.
东海陆缘(闽北段)晚第四纪沉积的硅藻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36-143.
|
[12] |
丁旋, 郝诒纯, 万晓樵, 方念乔.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的碳酸盐溶解旋回
. 沉积学报,
2001, 19(2): 192-198.
|
[13] |
吴海斌, 陈发虎, 王建民.
黄土高原第四纪粉尘沉积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46-151.
|
[14] |
张周良, 王芳华.
广东三水盆地第四纪网状河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4): 58-63.
|
[15] |
蓝先洪.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55-162.
|
[16] |
丑晓伟, 傅碧宏.
干旱区TM图像岩石地层信息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64-170.
|
[17] |
余素华, 文启忠, 张士三, 陈承惠.
中国西北地区晚第四纪黄土中镁铝地球化学与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1994, 12(1): 112-116.
|
[18] |
李从先, 陈刚, 王平.
我国沿岸晚第四纪砂坝-泻湖体系的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91, 9(4): 12-19.
|
[19] |
郑浚茂, 庞明.
石英砂岩的硅质胶结作用及其对储集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88, 6(1): 29-38.
|
[20] |
蒋梅茵.
江西泰和第四纪红色粘土的矿物特征
. 沉积学报,
1985, 3(3): 95-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