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才能, 邱振.
中国非常规油气沉积学新进展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01
|
[2] |
黄华州, 桑树勋, 毕彩芹, 胡硕, 孙元涛, 周文兵, 张化军.
煤层群煤系多套含气系统特征及其合采效果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45-65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6
|
[3] |
沈平.
我国生物气藏碳、氢同位素特征、形成途径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83-187.
|
[4] |
段毅.
煤层气碳同位素阶段演化的模拟实验研究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2010, 28(2): 401-404.
|
[5] |
朱志敏.
阜新盆地白垩系沙海组煤层气系统
. 沉积学报,
2008, 26(3): 426-434.
|
[6] |
王万春, 陶明信, 张小军, 任军虎.
李雅庄煤矿煤岩中C25、C30等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检出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6): 897-900.
|
[7] |
王万春 陶明信 张小军 任军虎.
李雅庄煤矿煤岩中C25、C30等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检出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97-900.
|
[8] |
程付启, 金强.
两元混合天然气定量研究新方法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54-558.
|
[9] |
李伟, 张枝焕, 朱雷, 韩立国, 杨永才.
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生排烃史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37-345.
|
[10] |
刘成林, 刘人和, 罗霞, 谢增业, 李剑, 曾庆猛.
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79-83.
|
[11] |
王洪宝, 钟建华, 王书宝.
黄河三角洲平原上的气胀构造特征、成因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4): 571-578.
|
[12] |
刘焕杰, 桑树勋, 郭英海, 韦重韬.
我国含煤沉积学若干问题及展望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29-132.
|
[13] |
高波, 马玉贞, 陶明信, 马根喜.
煤层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45-349.
|
[14] |
徐永昌, 沈平, 刘全有.
“西气东输”探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势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47-455.
|
[15] |
陈世加, 付晓文, 沈昭国, 赵孟军, 黄第藩.
塔里木盆地中高氮天然气的成因及其与天然气聚集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0, 18(4): 615-618,623.
|
[16] |
张建博, 陶明信.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地质意义——以沁水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00, 18(4): 611-614.
|
[17] |
李春园, 王先彬, 夏新宇.
甲烷及其同系物δ13C值反序排列特征的数值模拟与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探讨
. 沉积学报,
1999, 17(2): 306-311.
|
[18] |
郭绍辉, 秦匡宗, 钱家麟.
低熟煤型气的成因化学
. 沉积学报,
1997, 15(2): 54-57.
|
[19] |
高先志.
利用甲烷碳同位素研究混合气的混合体积
. 沉积学报,
1997, 15(2): 63-65.
|
[20] |
刘文汇, 徐永昌.
天然气的混合类型及其判识
. 沉积学报,
1993, 11(3): 4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