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汪洋, 段福才, 陈剑舜, 朱丽东, 李凤全, 王天阳.
H1事件时长江下游地区季风降水变化特征的石笋铀元素记录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32-94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7
|
[2] |
肖恩照, 王皓, 覃英伦, LatifKhalid, RiazMuhammad.
寒武纪芙蓉统均一石沉积组构及环境特征—以河北涞源长山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1): 76-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25
|
[3] |
车印平, 肖海燕, 崔梦月, 姜修洋, 蔡炳贵.
闽西仙云洞石笋记录的Heinrich2事件年龄及亚旋回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139-114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3
|
[4] |
刘芮岑, 李祥辉, 胡修棉.
湖南茶陵盆地晚白垩世古降水氧同位素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169-117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7
|
[5] |
熊鹰, 姚泾利, 李凌, 侯云东, 肖笛, 聂万才, 赵东方, 谭秀成.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储集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63-97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5
|
[6] |
.
碳酸盐岩沉积相及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13, 31(6): 965-979.
|
[7] |
.
太湖沉积对流域极端降水和洪水响应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099-1105.
|
[8] |
谭秀成.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2亚段A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86-494.
|
[9] |
黄思静.
碳酸盐倒退溶解模式的化学热力学基础〗——与H2S有关的溶解介质及其与CO2的对比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9.
|
[10] |
钱一雄.
碳酸盐岩中缝洞方解石成岩环境的矿物地球化学判识——以塔河油田的沙79井和沙85井为例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27-1032.
|
[11] |
齐红艳.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pH、Eh分布及制约因素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20-827.
|
[12] |
范明.
不同温度条件下CO2水溶液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25-830.
|
[13] |
刘建清, 赖兴运, 于炳松, 陈晓林, 隋成.
地层水条件下碳酸盐矿物热力学平衡条件及其在克拉2气田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6, (5): 636-640.
|
[14] |
.
地层水条件下碳酸盐矿物热力学平衡条件及其在克拉2气田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36-640.
|
[15] |
申洪源, 贾玉连, 魏灵.
末次冰期间冰阶(40~22kaBP)内蒙古黄旗海古降水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23-530.
|
[16] |
钱一雄, 陈跃, 马宏强, 陈强路.
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溶洞、裂隙中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与成因
. 沉积学报,
2004, 22(1): 6-12.
|
[17] |
张美良, 林玉石, 覃嘉铭.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33-239.
|
[18] |
陈履安.
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元素分异的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4): 87-95.
|
[19] |
李粹中.
南海深水碳酸盐沉积作用
. 沉积学报,
1989, 7(2): 35-43.
|
[20] |
陈福, 朱笑青.
太古代海水pH值的演化及其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5, 3(4): 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