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滨, 水柏年, 于洋, 吕聪聪, 李雪丽, 上官明珠, 魏珍, 胡成业.
沿浦湾红树林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特征及来源解析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6
|
[2] |
陈全红, 赵红岩, 李全, 张科, 阳怀忠, 陈经覃, 李克永, 郭家铭, 饶勇.
乍得Doseo盆地白垩纪沉积充填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2023, 41(3): 919-93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36
|
[3] |
白亚之, 乔淑卿, 吴斌, 胡利民, 王楠, 范德江, 杨刚, 石学法.
泰国湾百年来有机碳埋藏记录及环境响应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84-4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3
|
[4] |
刘晓杰, 季银利, 向荣, 张大海, 李先国.
东海内陆架岩心中木质素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22, 40(2): 525-5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83
|
[5] |
高抒.
沉积记录研究的现代过程视角
. 沉积学报,
2017, 35(5): 918-92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05
|
[6] |
郭荣涛, 郭丽娜, 周生友, 张玉双, 赵婧.
张掖鹦鸽嘴剖面白垩系碎屑岩层序地层序列:祁连山白垩纪隆升的沉积学响应
. 沉积学报,
2015, 33(5): 878-8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4
|
[7] |
.
西藏山南地区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岩性分布样式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1): 36-43.
|
[8] |
.
湘黔桂邻区板溪期与南华冰期之间的沉积转换及其地层学涵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3): 385-395.
|
[9] |
.
福建罗源湾潮滩沉积过程对人类活动和台风事件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39-645.
|
[10] |
.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824-833.
|
[11] |
.
中国东部陆架全新世沉积体系:过程—产物关系研究进展评述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845-855.
|
[12] |
.
盆山系统沉积学—兼论华北和塔里木地区研究实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757-772.
|
[13] |
.
西藏西南部札达盆地新近纪沉积序列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3): 431-442.
|
[14] |
杨 丹.
三门湾近五十年来富营养化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46-353.
|
[15] |
唐洪三.
合肥盆地白垩纪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配置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82-993.
|
[16] |
姚书春, 李世杰.
巢湖富营养化过程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43-347.
|
[17] |
苏建平, 吴保祥, 雷怀彦, 付国民.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68-573.
|
[18] |
徐政语, 林舸, 刘池阳, 马晓昌, 侯路.
昌图凹陷白垩纪沉积环境对燕辽造山带隆升过程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06-511.
|
[19] |
尹观, 王成善.
西藏南部中白垩世的锶、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海洋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07-111.
|
[20] |
陶然, 曾允孚, 王成善.
西藏南部中白垩世旋回地层学
. 沉积学报,
1995, 13(1): 1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