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孟宪新, 卢鸿, 敖添, 彭平安.
大环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29
|
[2] |
何大双, 侯读杰, 黄海平.
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地区泥炭正构烷烃与正烷酮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49-105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3
|
[3] |
崔景伟.
冀北凹陷高于庄组与洪水庄组在岩芯、露头中多赋存态生物标志物的对比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93-598.
|
[4] |
陈中红.
东营凹陷古近系升藿烷生物标志物参数分布及演变规律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73-183.
|
[5] |
丁 飞.
东营凹陷深层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92-198.
|
[6] |
郑艳红.
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泥炭正构烷烃的生物记录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42-146.
|
[7] |
陈文彬.
北羌塘盆地布曲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5): 808-814.
|
[8] |
包建平.
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原油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46-652.
|
[9] |
张枝焕.
天津地区河流沉积物中中等分子量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32-639.
|
[10] |
史继扬, 向明菊, 周友平.
生物标志物藿烷类的单体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2): 310-313,318.
|
[11] |
张枝焕, 杨藩, 李东明, 方朝亮.
中国新生界咸水湖相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19-123,131.
|
[12] |
孟仟祥, 吉利明.
松粉热模拟轻烃分子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82-85.
|
[13] |
周毅, 盛国英, 耿安松, 陈军红, 傅家谟, 张启明, 黄保家, 潘贤庄, 李里.
检出于沉积物和凝析油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88-191.
|
[14] |
陈军红, 盛国英, 傅家谟, R.P.Philp, 马万怡.
泌阳盆地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及应用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S1): 52-58.
|
[15] |
傅家谟, 盛国英.
中国陆相原油的成因和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8.
|
[16] |
范善发, 周中毅, 潘长春.
应用生物标志物评价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沉积物的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S1): 44-51.
|
[17] |
包建平, 王铁冠, 干一女.
生物标志物组合与苏北金湖凹陷阜二段(Ef2)沉积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4): 136-142.
|
[18] |
罗斌杰, 王广玉, 李新宇, 张子彦.
生物标志物苯并藿烷系列的新发现及其地化意义
. 沉积学报,
1986, 4(2): 125-129.
|
[19] |
尚慧芸, 姜乃煌.
陆相原油及生油岩中的特征生物标志物——伽傌烷
. 沉积学报,
1984, 2(4): 88-96.
|
[20] |
范璞, 金大卫, 克列普尔.
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原油中生物标记化合物(环烷烃)的特征
. 沉积学报,
1984, 2(3):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