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尚昆, 魏志福, 王永莉, 汪亘, 马雪云, 张婷, 何薇, 玉晓丽, 李伦, 马贺, 魏静宜.
青藏高原中东部囊谦盆地始新世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 沉积学报,
2024, 42(2): 545-5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3
|
[2] |
吴小力, 李荣西, 李小刚, 赵帮胜, 刘福田, 覃小丽, 赵迪, 刘齐, 张艳妮.
青藏高原东北缘宁南盆地晚古近纪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 沉积学报,
2023, 41(1): 206-2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2
|
[3] |
王健, 彭捷, 操应长, 刘可禹, 宋明水, 刘惠民.
东营凹陷中晚始新世古气候演化特征及其意义——以Hk1井为例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059-107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10
|
[4] |
吴劲宣, 夏国清, 陈云, 徐为鹏, 伊海生.
西藏伦坡拉盆地渐新世——中新世之交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265-127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2
|
[5] |
.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近150年来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69-676.
|
[6] |
.
中亚昭苏黄土剖面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历史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70-1179.
|
[7] |
李明慧.
柴达木西部钻孔盐类矿物及环境意义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213-1228.
|
[8] |
王利强.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阶沉积的发生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03-510.
|
[9] |
.
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61-467.
|
[10]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75-782.
|
[11] |
.
沉积物颜色和粘土矿物对库车坳陷第三纪气候变化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21-530.
|
[12]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伊海生, 郑洪波, 赵西西, 李亚林.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0-217.
|
[13] |
师育新, 戴雪荣, 宋之光, 张卫国, 王立群.
我国不同气候带黄土中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90-695.
|
[14] |
唐松, 邵磊, 赵泉鸿.
南海渐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的演变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37-342.
|
[15] |
宋春晖, 孙淑荣, 方小敏, 孙东.
酒西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高原北部隆升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52-559.
|
[16] |
李玉梅, 赵澄林.
盐湖盆地斜坡带碎屑岩成岩作用特征初探──以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第三系碎屑岩地层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26-131.
|
[17] |
林清, 王国尚, 耿安松, 张干.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湖沼沉积中的有机质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24-29.
|
[18] |
江德昕, 魏俊超.
内蒙古查干诺尔盐湖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孢粉植物群与古气候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47-151.
|
[19] |
陈国英, 孙淑荣, 方小敏, 康世昌.
青藏高原及邻区马兰黄土重矿物特征与黄土来源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34-142.
|
[20] |
任磊夫.
试论粘土矿物转化过渡结构
. 沉积学报,
1988, 6(1): 8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