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广林, 王亚玲, 马爽, 韩天佑, 陈璐, 楚美娟, 时志强.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藏成藏条件和充注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52-116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7
|
[2] |
张金友.
陆相坳陷盆地烃源岩内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高台子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91-100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8
|
[3] |
孟祥超, 陈能贵, 苏静, 徐洋, 王小军, 邹志文, 李亚哲, 郭华军.
砂砾岩体不同岩相油气充注期储集性能差异及成藏意义——以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百口泉组油藏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3): 606-61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8
|
[4] |
李婷婷, 朱如凯, 白斌, 王崇孝, 李铁峰.
混积岩储层特征——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混积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76-38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7
|
[5] |
.
冀中坳陷晋县凹陷古近系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34-642.
|
[6] |
叶素娟, 李嵘, 张庄.
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及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30-940.
|
[7] |
.
凹陷向斜区岩性类油藏油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76-783.
|
[8] |
.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85-391.
|
[9] |
.
酒西坳陷与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生烃条件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92-398.
|
[10] |
李顺明.
沾化凹陷桩西油田古近系东营组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形成条件
. 沉积学报,
2010, 28(1): 83-90.
|
[11] |
吕成福.
酒东坳陷营尔凹陷下白垩统储层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3): 556-562.
|
[12] |
文华国.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热水沉积岩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42-649.
|
[13] |
杨永才.
溱潼凹陷红庄油田凝析油的油源及成藏期
. 沉积学报,
2008, 26(3): 531-539.
|
[14] |
汪满福.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24-631.
|
[15] |
.
酒西坳陷部分原油生物标记物特征异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90-595.
|
[16] |
段毅, 彭德华, 张辉, 吴保祥, 郑朝阳, 王传远.
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成藏条件与机制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50-155.
|
[17] |
范铭涛, 杨麟科, 方国玉, 汪满福, 李铁锋, 朱利东.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湖相喷流岩成因探讨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4): 560-564.
|
[18] |
杨智明, 王琪, 史基安, 李曼茹, 王雷.
酒西坳陷青西凹陷富油的地质—地球化学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95-700.
|
[19] |
刘传联, 舒小辛, 刘志伟.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生油岩的微观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93-298.
|
[20] |
朱莲芳.
酒西盆地碎屑岩胶结物的形成问题
. 沉积学报,
1988, 6(1): 3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