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灏, 李峤昕, 陈安清, 肖斌, 蒋修未, 黄长成, 胡成辉, 李蝶.
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形成与消融及华南板块的记录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043-105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19
|
[2] |
吕奇奇, 罗顺社, 官玉龙, 汪泽成, 王铜山, 张严.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古界沉积充填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123-11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2
|
[3] |
史书婷, 王金艺, 郭芪恒, 金振奎, 朱小二, 王昕尧, 李阳, 李硕, 任奕霖, 王凌.
天津蓟县晚元古代冰碛岩的发现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81-11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2
|
[4] |
叶云涛, 王华建, 翟俪娜, 周文喜, 王晓梅, 张水昌, 吴朝东.
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及其与生物演化的耦合关系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03-2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1
|
[5] |
许艺炜, 黄燕, 胡修棉, 杨江海.
显生宙深时气候研究热点问题的文献计量分析
. 沉积学报,
2017, 35(5): 994-100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1
|
[6] |
张文龙, 陈刚, 章辉若, 高磊, 杨甫, 师晓林, 申锦江.
唐王陵昭陵组砾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16, 34(3): 497-50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07
|
[7] |
马志鑫.
四川广元中二叠统栖霞组似球粒灰岩微相特征及沉积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49-457.
|
[8] |
梅冥相.
北京延庆千沟中元古代高于庄组第三段:一个典型的前寒武纪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65-574.
|
[9] |
李美俊.
新元古代”雪球”假说与生命演化的环境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07-112.
|
[10] |
李文渊, 杨鹏飞.
甘肃龙首山新元古代烧火筒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42-147.
|
[11] |
杜远生, 韩欣.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因民组碎屑风暴岩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59-261.
|
[12] |
吴智平, 周瑶琪.
一种计算沉积速率的新方法——宇宙尘埃特征元素法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95-399.
|
[13] |
赵震.
从氧、碳同位素组成看蓟县元古宙碳酸盐岩特征
. 沉积学报,
1995, 13(3): 46-53.
|
[14] |
刘文彬, 伏万军.
塔里木盆地白垩纪宇宙尘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01-104.
|
[15] |
周丽清, 邵德艳.
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原地风暴沉积的砾屑体
. 沉积学报,
1994, 12(2): 72-76.
|
[16] |
王翔, 王战.
华北地块东南缘上元古界风暴沉积
. 沉积学报,
1993, 11(2): 91-98.
|
[17] |
孟庆任, 胡健民.
豫西晚元古代洛峪群沉积作用及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10.
|
[18] |
葛宝勋, 刘祖发, 张汉瑞.
河东煤田中部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中宇宙尘的首次发现及其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1): 98-105.
|
[19] |
和政军.
辽宁锦西地区中元古代-中生代砂岩构造背景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2): 21-28.
|
[20] |
宋天锐, 高健.
最古老的后生动物痕迹化石?——对北京十三陵前寒武系常州沟组充填管状构造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2): 8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