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梦茹, 唐友军, 杨易卓, 于瑾.
江陵凹陷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原油芳烃馏分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66-28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6
|
[2] |
陈思淼, 韩登林, 闫康, 张吉振, 马斌玉, 杜皓, 武倩宇.
沥青填隙物成因差异及其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控制效应—以塔北西部白垩系巴西改组碎屑岩储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1
|
[3] |
朱志立, 李美俊, 李佳阳, 祁灵, 刘晓强, 韩秋雅, 路清华, 马媛媛, 冷筠滢.
沉积有机质中苯基菲成熟度参数及其化学机理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01-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7
|
[4] |
刘亚洲, 刚文哲, 陈果, 孙晶波, 姜崇.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长7段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4): 818-82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3
|
[5] |
.
成熟度对陆相烃源岩可溶有机质Pr/Ph比值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82-188.
|
[6] |
陈致林.
利用双金刚烷指标研究济阳坳陷凝析油的成熟度和类型
. 沉积学报,
2008, 26(4): 705-708.
|
[7] |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新近系油源成熟度
. 沉积学报,
2007, 25(2): 319-324.
|
[8] |
刘俊海.
胡庆油田湖相原油咔唑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23-128.
|
[9] |
傅宁, 李友川.
估算天然气成熟度的新指标——金刚烷指标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45-149.
|
[10] |
李素梅, 王铁冠, 张爱云, 郭绍辉, 张水昌.
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2): 312-317.
|
[11] |
曾伟, 徐建斌, 黄继祥, 张廷山.
川东北地区长兴期生物礁结构分类及分布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32-136.
|
[12] |
王万春, 徐永昌, Manfred Schidlowski, Eckhard Faber, Wolfgang Stahl.
不同沉积环境及成熟度干酪根的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32-137.
|
[13] |
周士涛, 万光权, 刘永康.
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度离子探针的判别
. 沉积学报,
1997, 15(2): 31-34.
|
[14] |
王一刚, 刘志坚, 文应初.
川东石炭系储层有机包裹体、储层沥青与烃类运聚关系
. 沉积学报,
1996, 14(4): 77-83.
|
[15] |
肖贤明, 吴治君, 刘德汉, 申家贵, 贾蓉芬, 赵林.
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12-119.
|
[16] |
张俊达, 裴存民.
珠江口盆地东部原油和抽提物中苯并藿烷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25-130.
|
[17]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沥青反射率作为烃源岩成熟度指标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38-146.
|
[18] |
王铮.
干酪根的赋存状态与成熟度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0, 8(4): 124-129.
|
[19] |
黄第藩, 张大江, 李晋超, 黄晓明, 周翥虹.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1989, 7(2): 1-13.
|
[20] |
黄绍甫, 林金河, 韦东, 阙慧娟.
沉积岩和原油中四环萜烷的地化意义初探
. 沉积学报,
1987, 5(4): 127-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