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怡, 韦恒叶.
下扬子中二叠统孤峰组热液硅质岩地球化学约束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99-8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9
|
[2] |
韦恒叶, 胡谍, 邱振, 张璇, 刘雯, 孔维亮, Ahmed Mansour.
川北—鄂西上二叠统富有机岩沉积与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74-79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6
|
[3] |
韦恒叶, 张淦, 张璇, 胡谍, 龚嘉欣.
中上扬子区上二叠统大隆组硅质岩沉积终结年龄【“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5
|
[4] |
吴超伟, 侯明才, 黄虎, 周倩玉, 罗宏谓.
滇东南麻栗坡中—下二叠统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1): 196-20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2019.001
|
[5] |
王越, 张关龙, 王圣柱, 林会喜, 张奎华, 汪誉新, 曲彦胜, 张顺, 张亚男.
博格达山东北缘上二叠统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3): 579-58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9
|
[6] |
杨程宇, 李美俊, 倪智勇, 杨福林, 陈昊卫.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玉尔吐斯组硅质岩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53-66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5
|
[7] |
牟传龙, 王秀平, 梁薇, 王远翀, 门欣.
上扬子区灯影组白云岩葡萄体特征及成因初探——以南江杨坝地区灯影组一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097-111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4
|
[8] |
刘浩, 徐大良, 牛志军, 彭练红, 魏运许, 赵小明.
湖北竹山杨家堡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087-10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3
|
[9] |
.
云南会泽石炭系摆佐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18-125.
|
[10] |
.
东疆上二叠统烃源岩中的短链甾烷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84-789.
|
[11] |
.
滇东南丘北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21-629.
|
[12] |
常华进.
桂北泗里口老堡组硅质岩的常量、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指示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98-1107.
|
[13] |
李福来.
内蒙古东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65-272.
|
[14] |
徐勇航.
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熊耳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02-609.
|
[15] |
任国选.
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70-76.
|
[16] |
曹秋香.
浙江江山丁家山组层状硅质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97-803.
|
[17] |
于炳松, 陈建强, 李兴武, 林畅松.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背景
. 沉积学报,
2004, 22(1): 59-66.
|
[18] |
陈翠华, 何彬彬, 顾雪祥, 刘建明.
桂西北高龙金矿床含矿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1): 54-58.
|
[19] |
吴少波.
博格达山前凹陷上二叠统乌拉泊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33-339.
|
[20] |
宋春晖, 武安斌, 周少平.
西成矿田海底热水喷溢沉积成因硅质岩及其与矿化关系
. 沉积学报,
1992, 10(4): 60-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