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鹏, 彭光荣, 吴静, 许新明, 熊万林, 石创, 蔡国富, 张月霞.
珠一坳陷小型洼陷文昌组烃源岩发育模式与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109-11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1
|
[2] |
袁灵聪, 朱晓军, 蔡进功, 钟锴.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21, 39(2): 506-5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6
|
[3] |
刘得光, 周路, 李世宏, 马万云, 郭文建.
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特征与生烃模式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46-95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05
|
[4] |
宋国奇, 刘鹏, 刘雅利.
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成岩作用与储层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41-948.
|
[5] |
.
烃源岩有限空间温压共控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5): 955-963.
|
[6] |
.
辽东湾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评价及油源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4): 739-746.
|
[7] |
蒋启贵.
现代生物物质生烃机制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46-550.
|
[8] |
赵彦德.
南堡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77-1085.
|
[9] |
米敬奎, 刘新华, 杨孟达, 杨荣丰.
利用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生烃动力学探索油气田气体来源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37-541.
|
[10] |
钟宁宁, 卢双舫, 黄志龙, 张有生, 薛海涛.
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73-78.
|
[11] |
赵桂瑜, 刘洛夫, 李术元.
爱沙尼亚干酪根催化降解生烃过程及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25-528.
|
[12] |
李素梅, 庞雄奇, 金之钧, 马晓昌, 句礼荣.
牛庄洼陷南斜坡未熟-低熟烃源岩排烃特征探讨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61-168.
|
[13] |
柳广弟, 高岗, 王晖.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分布与排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82-485.
|
[14] |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陆相低成熟烃源岩有机硫与热解成烃动力学关系初探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33-139.
|
[15] |
张英, 蒋助生, Lloyd Snow done, Dale Isslere.
应用TGA-FTIR测定煤显微组分的生烃动力学参数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22-125.
|
[16] |
柳广弟, 黄志龙, 郝石生.
烃源岩生排烃组分法模型研究与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0-133.
|
[17] |
李术元, 郭绍辉, 徐红喜, 王剑秋.
烃源岩热解生烃动力学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8-141.
|
[18]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我国聚煤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评价与成烃模式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0-17.
|
[19] |
王兆云, 程克明, 张柏生, 范璞.
泥灰岩的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127-134.
|
[20] |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3): 2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