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静, 黄志龙, 张景缘, 邓广君, 许马光.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与分级评价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95-30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38
|
[2] |
吴冬, 邓虎成.
黏土沉积微结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中深层复杂油气储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73
|
[3] |
赵晓明, 刘飞, 葛家旺, 冯潇飞, 张喜, 张文彪, 杨宝泉, 杨莉.
深水水道沉积构型单元分级与结构样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1): 37-5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48
|
[4] |
宋翠玉, 吕大炜.
米兰科维奇旋回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2, 40(2): 380-3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9
|
[5] |
华柑霖, 吴松涛, 邱振, 荆振华, 徐加乐, 管墨迪.
页岩纹层结构分类与储集性能差异
. 沉积学报,
2021, 39(2): 281-29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0
|
[6] |
张茜, 孙卫, 明红霞, 王倩, 张龙龙.
板桥-合水地区长63储层成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及优质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36-34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2
|
[7] |
杨友运, 何康宁, 任颖惠.
华庆地区长63储层内部建筑结构模式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57-36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5
|
[8] |
.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50-559.
|
[9] |
.
基于过程的分流平原高弯河道砂体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以大庆油田萨北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53-662.
|
[10] |
郑庆华 柳益群 张海军 李寿武 朱静明 马红星.
应用粒度成因单元划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
. 沉积学报,
2008, 26(3): 376-383.
|
[11] |
马世忠.
地下曲流河道单砂体内部薄夹层建筑结构研究方法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32-639.
|
[12] |
李 阳.
地下侧积砂坝建筑结构研究及储层评价——以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砂体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42-948.
|
[13] |
冯建伟.
河流储层建筑结构要素的定量识别——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砂层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07-213.
|
[14] |
纪友亮, 张善文, 冯建辉.
陆相湖盆古地形、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层序结构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31-638.
|
[15] |
应凤祥, 杨式升, 张敏, 李豫喜, 周宏燕.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储层孔隙结构
. 沉积学报,
2002, 20(1): 75-79.
|
[16] |
孙玉善, 申银民, 徐迅, 杨帆.
应用成岩岩相分析法评价和预测非均质性储层及其含油性——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02, 20(1): 55-60.
|
[17] |
吕晓光, 李长山, 蔡希源, 李伯虎, 赵翰卿.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72-577.
|
[18] |
雷怀彦, 吉利明, 房玄.
定量描述储层的新途径──成因法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81-185.
|
[19] |
刘魁梧.
沉积磷块岩结构类型、成因及成矿阶段
. 沉积学报,
1985, 3(1): 29-41.
|
[20] |
朱国华, 袭亦楠.
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84, 2(1):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