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低渗透致密储层及页岩气

低渗透致密储层及页岩气[J]. 沉积学报, 2019, 37(6): 0-0.
引用本文: 低渗透致密储层及页岩气[J]. 沉积学报, 2019, 37(6): 0-0.
Special Issue Proposal[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9, 37(6): 0-0.
Citation: Special Issue Proposal[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9, 37(6): 0-0.

低渗透致密储层及页岩气

Special Issue Proposal

  • 摘要:

    目前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沉积面积最大的能源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油藏规模巨大。盆地内岩性、地层发育齐全,其中中生界延长组属于最重要的含油层系,位于陇东地区的低渗透及特低渗透砂岩最具有典型性,储层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油藏结构复杂、储层沉积层序特征齐全、发育规模、形态、孔喉类型结构、组合面貌以及均质性的发育特征均具有代表性,储层在演化历程中,成岩类型及对储层微观结构的改造也具有重要石油地质意义。长期以来,长庆油田、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相关单位的学者,通过长期对低渗透致密储层及页岩气方面科技攻关、专项及专题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获得了系统性深入的认识,借此在沉积学报平台与大家分享、讨论、并互相学习。
    “低渗透致密储层及页岩气研究”专栏针对性地组织了一批相关文章,旨在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我国低渗透致密储层的理论认识,推动我国油气勘探事业。专栏共收集论文5篇,主要内容如下:
    曹江骏等在合水地区长6段识别出7种骨架单砂体组合类型,分别为砂质碎屑流连续叠加型、砂质碎屑流间隔叠加型、砂质碎屑流+浊流间隔叠加型、浊流+砂质碎屑流间隔叠加型、浊流侧向尖灭型、浊流砂泥互层型、滑塌侧向尖灭型。其中,连续叠加型与间隔叠加型砂体为合水地区长6段优势砂体。认为合水地区优势砂体主要在东北部发育,沿东北—西南向以片状、宽条带状展布。而在合水地区西南部则只有少量以朵体状、窄条带状零散分布。
    宋世骏等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黑色岩系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东南缘延长组长73黑色岩系的部分“黑色泥岩”和“粉—细砂岩”分别为尘凝灰岩和粉—细砂级凝灰岩,并在垂向上与湖相泥页岩间互发育。另外,不同岩性地层中均存在水铵长石+黄钾铁矾+黄铁矿、重晶石+非晶质SiO2、斜长石的钠长石化等热液矿物组合。该黑色岩系实际上是受陆源碎屑沉积、火山碎屑沉积以及热水沉积共同控制的产物。
    刘福田等系统分析了苏里格西部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天然气运聚成藏受“源”控制,并具有从西南向东北、从西向东及自下而上的运移特征。结合对气水关系的研究,认为在“源控”作用下,苏里格西部气田天然气驱动地层水区域性向北、向上运移,使研究区具有“南气北水”和地层水“上多下少”的气水分布总格局。
    张帮胜等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山西组页岩具有黏土矿物含量高、脆性指数低和储层致密的特点。虽然山西组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含气量和页岩气保存条件,但较差的储层地质条件可能制约页岩气的规模开发。储层裂缝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组页岩中微裂缝的发育提高了页岩渗透率,有利于页岩气聚集成藏。应加强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在微裂缝发育、物性较好的页岩层位和地区仍然具有较好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刘广林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藏的成藏条件和充注模式的研究,认为研究区西部与东部在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的差异导致充注模式的不同,西部为饱和充注型,东部为欠饱和充注型,而中部为欠充注型。研究结果为姬塬地区长6油层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依据。
    谨以此专栏纪念西安石油大学杨友运教授。

  • [1] 黄正良, 曹斌风, 刘洋, 罗晓容, 闫伟, 马占荣, 程明, 俞雨溪, 于洲.  纹层状页岩微观储层特征研究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为例【鄂尔多斯盆地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气勘探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85
    [2] 孙沛沛, 操应长, 远光辉, 周立宏, 靳子濠, 吴智平, 付立新, 张飞鹏, 陈长伟.  大港探区南部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47-145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0
    [3] 于雯泉.  致密砂岩储层成因类型与致密化过程差异性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271-12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8
    [4] 客昆, 秦建华, 牟必鑫, 陈杨, 魏洪刚, 周家云, 龚大兴, 赖杨, 赵安坤, 刘治成, 客达.  西昌盆地白果湾组泥页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19-63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97
    [5] 刘瑞崟, 周文, 徐浩, 周秋媚, 曹茜, 高雯璐, 宋威国, 蒋柯, 蒲飞龙, 杨国梁, 尚福华.  层序格架下构造—沉积分异对页岩气储层特征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478-14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03
    [6] 王爱, 钟大康, 刘忠群, 王威, 杜红权, 周志恒, 唐自成.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10-4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4
    [7] 侯庆杰, 刘显太, 韩宏伟, 刘浩杰, 魏国华, 陈雨茂, 于文政, 王奇韵.  致密滩坝砂储集层孔隙分形特征、预测及应用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439-145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0
    [8] 蔡苏阳, 肖七林, 朱卫平, 朱汉卿, 陈吉, 陈奇, 蒋兴超.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00-11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60
    [9] 宫雪, 胡新友, 李文厚, 沈武显.  成岩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差异及定量表述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338-134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22
    [10] 秦波, 曹斌风, 周进松, 张立宽, 雷裕红, 张振宇.  致密砂岩气储层有效性识别和定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山西组一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2): 403-41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35
    [11] 李树同, 时孜伟, 牟炜卫, 罗安湘, 王琪, 邓秀芹, 张文选, 李阳, 闫灿灿.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和姬塬油田长81段低渗透储层迥异性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66-175.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8
    [12] 吴浩, 刘锐娥, 纪友亮, 张春林, 陈胜, 周勇, 杜威, 张云钊, 王晔.  致密气储层孔喉分形特征及其与渗流的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51-1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5
    [13] 林潼, 魏红兴, 谢亚妮.  以喉道为参数的致密砂岩气储层评价方法——以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气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83-9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7
    [14] 张妮妮, 刘洛夫, 苏天喜, 戴琦雯, 赵园园.  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60-16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17
    [15] 汤建荣, 王金友, 章诚诚, 宋广增, 石英涛, 张雷.  致密气源层内沉积特征及与致密砂岩气藏关系——以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224-123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5
    [16]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67-175.
    [17] 孙海涛.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24-733.
    [18] 宋子齐.  基于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确定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以AS油田长6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1): 88-96.
    [19] 高静乐.  西峰油田庄40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与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40-646.
    [20] 蒋凌志, 顾家裕, 郭彬程.  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3-1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91
  • HTML全文浏览量:  126
  • PDF下载量:  22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9-12-10

目录

    低渗透致密储层及页岩气

    摘要: 

    目前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沉积面积最大的能源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油藏规模巨大。盆地内岩性、地层发育齐全,其中中生界延长组属于最重要的含油层系,位于陇东地区的低渗透及特低渗透砂岩最具有典型性,储层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油藏结构复杂、储层沉积层序特征齐全、发育规模、形态、孔喉类型结构、组合面貌以及均质性的发育特征均具有代表性,储层在演化历程中,成岩类型及对储层微观结构的改造也具有重要石油地质意义。长期以来,长庆油田、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相关单位的学者,通过长期对低渗透致密储层及页岩气方面科技攻关、专项及专题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获得了系统性深入的认识,借此在沉积学报平台与大家分享、讨论、并互相学习。
    “低渗透致密储层及页岩气研究”专栏针对性地组织了一批相关文章,旨在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我国低渗透致密储层的理论认识,推动我国油气勘探事业。专栏共收集论文5篇,主要内容如下:
    曹江骏等在合水地区长6段识别出7种骨架单砂体组合类型,分别为砂质碎屑流连续叠加型、砂质碎屑流间隔叠加型、砂质碎屑流+浊流间隔叠加型、浊流+砂质碎屑流间隔叠加型、浊流侧向尖灭型、浊流砂泥互层型、滑塌侧向尖灭型。其中,连续叠加型与间隔叠加型砂体为合水地区长6段优势砂体。认为合水地区优势砂体主要在东北部发育,沿东北—西南向以片状、宽条带状展布。而在合水地区西南部则只有少量以朵体状、窄条带状零散分布。
    宋世骏等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黑色岩系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东南缘延长组长73黑色岩系的部分“黑色泥岩”和“粉—细砂岩”分别为尘凝灰岩和粉—细砂级凝灰岩,并在垂向上与湖相泥页岩间互发育。另外,不同岩性地层中均存在水铵长石+黄钾铁矾+黄铁矿、重晶石+非晶质SiO2、斜长石的钠长石化等热液矿物组合。该黑色岩系实际上是受陆源碎屑沉积、火山碎屑沉积以及热水沉积共同控制的产物。
    刘福田等系统分析了苏里格西部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天然气运聚成藏受“源”控制,并具有从西南向东北、从西向东及自下而上的运移特征。结合对气水关系的研究,认为在“源控”作用下,苏里格西部气田天然气驱动地层水区域性向北、向上运移,使研究区具有“南气北水”和地层水“上多下少”的气水分布总格局。
    张帮胜等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山西组页岩具有黏土矿物含量高、脆性指数低和储层致密的特点。虽然山西组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含气量和页岩气保存条件,但较差的储层地质条件可能制约页岩气的规模开发。储层裂缝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组页岩中微裂缝的发育提高了页岩渗透率,有利于页岩气聚集成藏。应加强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在微裂缝发育、物性较好的页岩层位和地区仍然具有较好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刘广林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藏的成藏条件和充注模式的研究,认为研究区西部与东部在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的差异导致充注模式的不同,西部为饱和充注型,东部为欠饱和充注型,而中部为欠充注型。研究结果为姬塬地区长6油层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依据。
    谨以此专栏纪念西安石油大学杨友运教授。

    English Abstract

    低渗透致密储层及页岩气[J]. 沉积学报, 2019, 37(6): 0-0.
    引用本文: 低渗透致密储层及页岩气[J]. 沉积学报, 2019, 37(6): 0-0.
    Special Issue Proposal[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9, 37(6): 0-0.
    Citation: Special Issue Proposal[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9, 37(6): 0-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