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烨, 蔡灵慧, 尹太举, 张兴强, 许泓, 黄俨然, 曹涛涛.
湖相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2, 40(1): 34-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7
|
[2] |
郑伟, 刘云龙, 齐永安, 邢智峰, 李妲, 付玉鑫, 李婉颖, 许欣.
豫西荥阳P⁃Tr之交孙家沟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变化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28-11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59
|
[3] |
Henry W. Posamentier, Venkatarathnam Kolla, 刘化清.
深水浊流沉积综述
. 沉积学报,
2019, 37(5): 879-90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9
|
[4] |
朱筱敏, 谈明轩, 董艳蕾, 李维, 秦祎, 张自力.
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讨论——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评述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5
|
[5] |
杨孝群, 李忠.
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进展——基于第33届国际沉积学会议的综述
. 沉积学报,
2018, 36(4): 639-65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34
|
[6] |
高志勇, 石雨昕, 毛治国, 冯佳睿, 崔京钢.
河流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综述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097-110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2
|
[7] |
吴因业.
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第18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综述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99-206.
|
[8] |
王立成.
海啸和海啸沉积
. 沉积学报,
2010, 28(3): 596-610.
|
[9] |
李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6): 928-933.
|
[10] |
李 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28-933.
|
[11] |
王青春, 鲍志东, 贺萍.
内波沉积中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55-259.
|
[12] |
王平在, 王俊玲.
嫩江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28-233.
|
[13] |
谢庆宾, 朱筱敏, 管守锐, 王贵文, 刘少宾, 张周良, 陈方鸿, 薛培华, 韩德馨.
中国现代网状河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19-227.
|
[14] |
王随继.
第十六届国际沉积学大会在南非召开
. 沉积学报,
2002, 20(3): 398-399.
|
[15] |
高振中, 何幼斌.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432项目(等深流沉积、底流与古环流研究)起动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54-154.
|
[16] |
郑喜玉, 单兰娣.
新疆盐湖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37-143.
|
[17] |
张晓宝.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1996年年会学术动态综合评述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74-183.
|
[18] |
黄杏珍.
介绍国际地质对比计划350项目(IGCP350)简况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40-140.
|
[19] |
朱明善.
东海沉积地层矿物研究
. 沉积学报,
1988, 6(3): 78-88.
|
[20] |
王苏民.
第十二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简介
. 沉积学报,
1987, 5(1): 47-4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