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葛小瞳, 汪远征, 陈代钊, 张恭境, 黄泰誉, 李王鹏.
川东北地区二叠纪晚期古海洋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57-77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15
|
[2] |
戴霜, 胡惠, 马晓军, 樊鑫, 张明震, 姚旭, 王荣华, 郭雪莲, 刘成英, 王子璇, 王艺霖, 李彦杰, 孔雪, 韩思远.
青藏高原东北部武威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2): 378-39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60
|
[3] |
陈琰, 夏晓敏, 赵健, 崔俊, 乔柏瀚, 赵东升, 高红灿, 王义, 谭莉.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近系藻灰岩沉积特征及形成机制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23-133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6
|
[4] |
刘振, 马志鑫, 刘伟, 凌云.
重庆秀山小茶园地区南华纪大塘坡组沉积环境与锰矿产出规律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15-5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9
|
[5] |
陈澍民, 朱利东, 廖驾, 刘龙龙, 朱振华, 章志明, 张健.
西藏孔隆—达果地区古近纪火山—沉积盆地时空演化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53-97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14
|
[6] |
林春明, 张霞, 邓程文, 王红, 冯旭东, 刘芮岑.
江苏南通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沉积与环境演变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68-28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6
|
[7] |
时文革, 巩恩普, 褚亦功, 张永利, 姚玉增, 王铁晖, 马伟, 赵纯福.
新疆拜城新近系含铜岩系沉积体系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074-108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2
|
[8] |
.
贵州沫阳剖面二叠纪末浅水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79-688.
|
[9] |
.
西藏西南部札达盆地新近纪沉积序列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3): 431-442.
|
[10] |
.
秦皇岛地区奥陶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45-1155.
|
[11] |
陈国俊.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古近纪沉积充填过程与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5): 866-875.
|
[12] |
曹养同.
库车盆地古—新近纪蒸发岩沉积对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次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54-1065.
|
[13] |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新近系油源成熟度
. 沉积学报,
2007, 25(2): 319-324.
|
[14] |
弓虎军.
甘肃灵台新近纪红粘土磁组构特征的沉积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37-444.
|
[15] |
解三平, 孙柏年, 阎德飞, 丛培允, 肖良, 韦利杰.
滇西新近纪植物气孔、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6): 883-888.
|
[16] |
解三平 孙柏年 阎德飞 丛培允 肖 良 韦利杰.
滇西新近纪植物气孔、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83-888.
|
[17] |
王先彦.
青藏高原东北部湟水流域新近纪风尘堆积源区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65-369.
|
[18] |
弓虎军, 张云翔, 黄雷.
甘肃临夏盆地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组成的古环境意义①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60-267.
|
[19] |
岳乐平, 邱占祥, 颉光普, 邱铸鼎, 张莉, 张云翔, Heller F.
兰州盆地永登剖面记录的第三纪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83-687.
|
[20] |
戴雪荣, 李吉均, 俞立中, 师育新, 王家澄.
兰州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模式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1): 3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