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凯, 关平, 邓世彪, 刘沛显, 金亦秋.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微生物礁储集性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86-3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7
|
[2] |
黎荣, 胡忠贵, 张航, 胡明毅, 陈轩, 朱宜新, 刘菲.
川东卧龙河-洋渡溪区带长兴组台内礁滩沉积格局及有利储集体展布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73-98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6
|
[3] |
.
藏北索县—巴青地区中侏罗世生物礁古生态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1): 27-35.
|
[4] |
.
鄂西利川见天坝长兴组生物礁内部构成及成礁模式
. 沉积学报,
2012, 30(1): 33-42.
|
[5] |
肖传桃.
藏北安多东巧地区晚侏罗世生物礁古生态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52-760.
|
[6] |
关长庆.
黔南晚石炭世礁相地层中造礁生物
. 沉积学报,
2010, 28(2): 219-226.
|
[7] |
李 勇.
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生物礁油气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1): 56-67.
|
[8] |
郭泽清, 钟建华, 刘卫红, 温志峰, 柳祖汉, 王海侨.
柴西第三纪湖相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25-433.
|
[9] |
罗平, 张兴阳, 顾家裕, 汪圣国, 林鹏.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生物礁露头的地球物理特征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23-427.
|
[10] |
杨威, 朱忠德, 刘秉理, 肖传桃.
造礁生物群落演化在海平面变化研究中的运用—以中扬子台地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生物礁为例
. 沉积学报,
2001, 19(1): 55-59.
|
[11] |
张廷山, 兰光志, S.Kershaw, 边立曾, 俞剑华.
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纪生物礁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74-382.
|
[12] |
沈安江, 陈子炓, 寿建峰.
相对海平面升降与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油气藏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67-373.
|
[13] |
万云, 张廷山, 兰光志, 袁建新.
川东南-黔北地区志留纪生物礁与古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06-113.
|
[14] |
蔡峰, 许红, 郝先锋, 王玉净.
西沙—南海北部晚第三纪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4): 61-69.
|
[15] |
王生海, 范嘉松, J. Keith Rigby.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2): 66-74.
|
[16] |
巩恩普.
辽东太子河流域中石炭世若干生物礁的发现及研究
. 沉积学报,
1994, 12(1): 23-31.
|
[17] |
张廷山, 方少仙, 侯方浩, 罗强.
埋藏反馈及其对生物礁发育的作用
. 沉积学报,
1991, 9(1): 27-34.
|
[18] |
郑荣才, 曾允孚.
湘西渔塘早寒武世生物礁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88, 6(2): 61-67.
|
[19] |
侯方浩.
首届《生物礁油气藏及其它矿床》学术讨论会报道
. 沉积学报,
1986, 4(2): 46-46.
|
[20] |
陈学时.
黔西南二叠纪生物礁成岩作用特征及储集性
. 沉积学报,
1986, 4(4): 5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