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蔡来星, 杨田, 田景春, 易娟子, 任启强.
致密砂岩储层中黏土矿物发育特征及其生长机理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859-188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10
|
[2] |
梁飞, 黄文辉, 牛君.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42-153.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6
|
[3] |
肖传桃, 吴彭珊, 李沫汝, 杨志伟, 周思宇, 郭瑞, 张超.
湖北松滋地区下奥陶统叠层石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5): 853-86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2
|
[4] |
王颖, 王晓州, 廖计华, 朱石磊, 蔡露露.
巴西桑托斯盆地白垩系湖相藻叠层石礁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6, 34(5): 819-82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2
|
[5] |
.
中国豫西寒武系馒头组叠层石的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0-19.
|
[6] |
李绍虎.
层序地层学四分模型的非周期性与层序边界调整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05-117.
|
[7] |
韩喜球.
中太平洋铁锰结壳灰度序列中米兰柯维奇周期的识别及结壳生长速率的演化
. 沉积学报,
2010, 28(5): 1006-1011.
|
[8] |
薛积彬.
干旱区湖泊沉积物粒度组分记录的区域沙尘活动历史: 以新疆巴里坤湖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47-654.
|
[9] |
徐国强, 刘树根, 武恒志, 李智武, 孙玮.
海平面周期性升降变化与岩溶洞穴层序次关系探讨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16-322.
|
[10] |
方少仙, 侯方浩, 董兆雄.
上震旦统灯影组中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
. 沉积学报,
2003, 21(1): 96-105.
|
[11] |
周江羽, 刘常青.
扇形沉积体生长的分形几何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1): 95-99.
|
[12] |
陈践发, 于心科, 沈润梅.
有机硫化物色谱-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及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初探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34-137.
|
[13] |
丁安娜, 张中宁, 惠荣耀.
煤岩显微组份和全煤热解色谱分析
. 沉积学报,
1994, 12(4): 87-94.
|
[14] |
王多云, 陈应泰, 刘文彬, 黄钢, 郑承光.
用最大熵谱分析进行等时沉积序列的相关性对比
. 沉积学报,
1992, 10(2): 62-68.
|
[15] |
郑庆年.
再论凡口矿区中上泥盆统叠层石及其地层沉积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0, 8(3): 103-109.
|
[16] |
罗尚德, 王蕾, 奕普.
锰结核生长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9, 7(4): 77-84.
|
[17] |
夏邦栋, 吕洪波.
浙西皖南晚奥陶世复理石的沉积环境,兼谈鲍马层序应用问题
. 沉积学报,
1988, 6(4): 44-51.
|
[18] |
黄迺和, 王根发.
古代潮汐沉积物的新判据——潮汐周期层序
. 沉积学报,
1987, 5(2): 39-44.
|
[19] |
冉崇英.
东川昆阳群落雪组藻叠层石的环境意义及其与铜矿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6, 4(2): 81-82.
|
[20] |
史继扬, R.P.菲耳普.
沾化凹陷生油岩的裂解色谱、裂解色谱—质谱分析及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85, 3(3): 6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