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志方, 宫越, 苏玉山, 郭荣涛, 林东升, 汲生珍.
被动陆缘深水海底限制性水道三维地震表征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28-2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31
|
[2] |
杨田, 操应长, 王健, 田景春, 蔡来星, 余文强.
陆相湖盆深水浊流与泥质碎屑流间过渡流沉积与沉积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295-13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83
|
[3] |
Henry W. Posamentier, Venkatarathnam Kolla, 刘化清.
深水浊流沉积综述
. 沉积学报,
2019, 37(5): 879-90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9
|
[4] |
陈亮, 于水, 胡孝林, 赵红岩, 陈宇航, 赵千慧.
应用陆坡形态-迁移轨迹组合法寻找大型富砂深水扇
. 沉积学报,
2018, 36(1): 92-100.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1
|
[5] |
刘晓锋, 孙志鹏, 刘新宇, 刘东生, 翟世奎, 龙海燕, 姜龙杰, 毕东杰.
南海北部深水区LS33a钻井微体古生物年代地层格架
. 沉积学报,
2018, 36(5): 890-90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9
|
[6] |
林杞, 王家生, 卜庆涛, 李超, 林荣骁, 孙飞, 张卫坤.
海洋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研究的体视镜挑选与铬还原处理方法对比——来自南海北部陆坡Site 4B站位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52-1059.
|
[7] |
.
南海北部陆架中全新世沉积记录及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56-564.
|
[8] |
.
南海北部深水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72-678.
|
[9] |
.
南海北部神狐陆坡限制型滑塌体特征及成因机理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39-645.
|
[10] |
梁建设.
成岩相分析方法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储层预测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03-511.
|
[11] |
李友川.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5): 970-979.
|
[12] |
徐方建.
近4400年来南海北部陆架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198-1205.
|
[13] |
徐强.
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断阶陆架坡折沉积过程响应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06-916.
|
[14] |
许中杰.
南海北部陆缘早侏罗世海平面变化的古盐度记录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147-1154.
|
[15] |
吴时国.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5): 922-930.
|
[16] |
王海荣.
南海东北部台湾浅滩陆坡的浊流沉积物波的发育及其成因的构造控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39-45.
|
[17] |
王宏斌.
南海北部陆坡构造坡折带中的天然气水合物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83-293.
|
[18] |
米立军.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早期预测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39-146.
|
[19] |
.
南海北部陆坡古地貌特征与13.8Ma以来珠江深水扇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76-482.
|
[20] |
彭大钧, 庞雄, 陈长民, 舒誉, 叶斌, 甘其刚, 吴昌荣, 黄先律.
从浅水陆架走向深水陆坡——南海深水扇系统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