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宇龙, 万世明.
晚新生代日本海古生产力演化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714-17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02
|
[2] |
张世铭, 张小军, 张婷静, 朱军, 郑永仙, 易定红, 霍鹏, 伏珏蓉.
细粒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以柴西茫崖地区新生代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33-64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1
|
[3] |
冯怀伟, 许淑梅, 王大华, 肖永军, 王金铎.
柴达木盆地东段中、新生代沉积迁移规律及原型盆地性质研究
. 沉积学报,
2022, 40(3): 667-6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0
|
[4] |
黄鑫, 简星, 张巍, 洪东铭, 关平, 杜瑾雪, 张鹏飞.
碎屑石榴石地球化学物源分析与解释:粒度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9, 37(3): 511-5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1
|
[5] |
马丽芳, 鲍晶, 应红, 胡春华, 钟思锐, 杨淑芬, 宋春晖, 孟庆泉.
祁连山北缘酒西盆地新生代沉积通量变化对周缘山体构造隆升—风化剥蚀历史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6, 34(1): 49-5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4
|
[6] |
.
鲁西隆起区晚中生代地层碎屑石榴石分析及物源区构造演化示踪
. 沉积学报,
2012, 30(6): 999-1009.
|
[7] |
李运振.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沉积环境演变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66-1075.
|
[8] |
吕宝凤.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移及其动力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52-558.
|
[9] |
宋春晖.
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元素特征与古气候变迁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09-416.
|
[10] |
李 勇.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挤压作用的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6, 24(2): 153-164.
|
[11] |
陈戴生.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概述①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23-228.
|
[12] |
王修喜, 李吉均, 宋春晖, 张军, 赵志军, 高军平, 潘美慧.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新生代抬升——天水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 沉积学报,
2006, (6): 783-789.
|
[13] |
王修喜 李吉均 宋春晖 张 军 赵志军 高军平 潘美慧.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新生代抬升——天水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83-789.
|
[14] |
李忠, 王清晨, 王道轩, 林伟.
晚新生代天山隆升与库车坳陷构造转换的沉积约束
. 沉积学报,
2003, 21(1): 38-45.
|
[15] |
宋春晖, 孙淑荣, 方小敏, 孙东.
酒西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高原北部隆升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52-559.
|
[16] |
黎明碧, 金翔龙, 初凤友, 李家彪, 陈汉林.
神狐—一统暗沙隆起中部新生代地层层序划分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45-551.
|
[17] |
杨丛笑, 赵澄林.
石榴石电子探针分析在物源研究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1): 162-166.
|
[18] |
王国纯, 朱伟林.
东海盆地新生代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00-108.
|
[19] |
丘东洲.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沉积分类探讨
. 沉积学报,
1988, 6(2): 50-60.
|
[20] |
周自立.
胜利油田下第三系砂岩中阶状石榴石的自生成因及形成温度
. 沉积学报,
1988, 6(1): 1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