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代雅然, 陈建书, 张嘉玮, 李海波, 刘纬鹏, 王坤.
碎屑锆石U-Pb定年地层划分对比应用探讨——以新元古界梵净山群“淘金河组”为例【“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2
|
[2] |
蔡欣豫, 王伟, 田洋.
江南造山带中段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来自碎屑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的启示【“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6
|
[3] |
王萍, 王健, 杜远生, 周琦, 余文超, 徐源, 袁良军, 潘文, 徐亚军.
新元古代南华盆地Sturtian冰川沉积物中碳同位素负偏及其地质意义【“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40
|
[4] |
李军勇, 王孝磊, 谷志东, 黄煜, 王国光.
华南新元古代多地体汇聚-拼贴与资源效应【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89
|
[5] |
.
黔东及邻区新元古代甲路组岩石地层对比及其古地理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9-26.
|
[6] |
.
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模式: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4, 32(3): 399-409.
|
[7] |
徐勇航.
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熊耳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02-609.
|
[8] |
李美俊.
新元古代”雪球”假说与生命演化的环境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07-112.
|
[9] |
刘志丽, 童金南.
中国南方中三叠世地层及沉积古地理分异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27-332,356.
|
[10] |
王成善, 陈洪德, 寿建峰, 李祥辉, 田景春, 覃建雄.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 沉积学报,
1999, 17(4): 499-508.
|
[11] |
王成善, 李祥辉, 陈洪德, 覃建雄.
中国南方二叠纪海平面变化及升降事件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36-541.
|
[12] |
陈洪德, 覃建雄, 王成善, 寿建峰, 李祥辉.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09-520.
|
[13] |
田景春, 曾允孚.
中国南方二叠纪古海洋锶同位素演化
. 沉积学报,
1995, 13(4): 125-130.
|
[14] |
许效松, 牟传龙, 林明.
中国南方泥盆纪板内盆地层序地层与控矿
. 沉积学报,
1994, 12(1): 1-7.
|
[15] |
侯方浩, 方少仙, 张廷山, 董兆雄, 吴诒.
中国南方晚古生代深水碳酸盐岩及控油气性
. 沉积学报,
1992, 10(3): 133-144.
|
[16] |
薛耀松, 唐天福, 俞从流.
中国南方上震旦统灯影组中的古喀斯特洞穴磷块岩
. 沉积学报,
1992, 10(3): 145-153.
|
[17] |
曾允孚, 刘文均, 张锦泉.
中国南方南岭泥盆系层控矿床(英文)
. 沉积学报,
1988, 6(2): 15-30.
|
[18] |
高计元.
中国南方泥盆系瘤状灰岩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88, 6(2): 77-86.
|
[19] |
唐天福, 薛耀松, 俞从流.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
. 沉积学报,
1987, 5(3): 113-124.
|
[20] |
汪华敏.
中国南方中晚石炭世沉积相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86, 4(3): 5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