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葛小瞳, 汪远征, 陈代钊, 张恭境, 黄泰誉, 李王鹏.
川东北地区二叠纪晚期古海洋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57-77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15
|
[2] |
宋颖, 刘宇, 向庭弘, 曹光耀, 张璐.
扬子东南缘早寒武世氮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海洋环境意义【“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0
|
[3] |
刘欣宇, 李永祥.
晚塞诺曼期东特提斯洋古海洋环境探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71-118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5
|
[4] |
徐承芬, 张勇, 孔祥淮, 胡刚, 毕世普, 牟秀娟, 宁泽, 张晓波.
闽北近岸海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层特征及其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31-3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5
|
[5] |
郭沫贞, 吕福亮, 侯福斗, 李林, 杨涛涛, 李东.
东爪哇盆地抱球虫灰岩浮游有孔虫组成及指相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4): 747-75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0
|
[6] |
高胜美, 卓海腾, 王英民, 王星星, 贾凯育, 周伟.
南海北部白云峡谷群富有孔虫砂层沉积特征及发育机制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98-8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7
|
[7] |
杨向荣, 严德天, 张利伟, 张宝, 徐翰文, 刘文慧, 郧嘉琳.
赫南特冰期古海洋环境转变及其成因机制研究现状
. 沉积学报,
2018, 36(2): 319-33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7
|
[8] |
于革, 叶良涛, 廖梦娜.
晚更新世江苏海岸带沉积分布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70-67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7
|
[9] |
杨剑萍, 庞效林, 王海峰, 贾军涛, 刘玲.
山东广饶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演化与古气候变迁
. 沉积学报,
2016, 34(1): 79-8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7
|
[10] |
蓝先洪, 秦亚超, 王中波, 陈晓辉, 密蓓蓓, 黄龙.
渤海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6, 34(5): 892-90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8
|
[11] |
.
南海北部近6 Ma以来中层水体演化的底栖有孔虫证据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27-536.
|
[12] |
王利波, 李军, 陈正新, 赵京涛, 白凤龙, 胡邦琦, 窦衍光, 翟滨.
晚更新世以来台湾浅滩西部地层结构与古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89-1099.
|
[13] |
周开胜.
长江口北支有孔虫组合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2): 334-342.
|
[14] |
程红光.
龙门山地区早泥盆世古海洋环境——来自腕足类壳体的地球化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08, 26(6): 897-903.
|
[15] |
张强, 朱诚, 房迎三.
宁镇地区中更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07-313.
|
[16] |
章伟艳, 张富元, 陈荣华, 张霄宇.
南海深水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沉积通量与物质组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68-674.
|
[17] |
李玉成, 黄宝玉, 徐永昌.
利用贝类(Lamprotula)化石碳氧同位素再建山西丁村地区晚更新世气候环境
. 沉积学报,
2001, 19(4): 648-651.
|
[18] |
秦蕴珊, 赵松龄.
晚更新世以来长江水下三角洲的沉积结构与环境变迁
. 沉积学报,
1987, 5(3): 105-112.
|
[19] |
王开发, 蒋辉.
黄海晚更新世以来的硅藻组合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7, 5(1): 94-103.
|
[20] |
杨振强, 林甲兴.
从鄂西二叠纪碳酸盐岩微相探讨有孔虫的生态环境
. 沉积学报,
1983, 1(4): 93-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