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明晓冉, 刘立, 刘娜娜, 宋土顺, 王福刚, 于严龙.
鄂尔多斯盆地JX井延长组砂岩固碳潜力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1): 202-21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21
|
[2]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3] |
秦黎明.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低熟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40-751.
|
[4] |
郭建军.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的研究新进展
. 沉积学报,
2008, 26(3): 518-524.
|
[5] |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
[6] |
何 莹 鲍志东 沈安江 申银民 李明和.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06-818.
|
[7] |
张中宁, 刘文汇, 郑建京, 王琪, 陈国俊, 杨辉.
塔里木盆地深层烃源岩可溶有机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5): 769-773.
|
[8] |
.
塔里木盆地深层烃源岩可溶有机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769-773.
|
[9] |
黄思静, 石和, 张萌, 武文慧, 沈立成.
锶同位素地层学在奥陶系海相地层定年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12井为例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5.
|
[10] |
姚亚明, 刘池阳, 赵增录, 赵旭华, 付代国, 乔桂林, 严永新.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13-521.
|
[11] |
刘文汇, 宋岩, 刘全有, 秦胜飞, 王晓锋.
煤岩及其主显微组份热解气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83-190.
|
[12] |
孙旭光, 陈建平, 王延斌.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721-726.
|
[13] |
马柯阳, 曹建平, 张晓宝, 傅碧宏, 吴茂炳, 周永红.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岩石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86-492.
|
[14] |
王雅春, 庞雄奇, 卢双舫.
地史过程中煤岩显微组分含量的恢复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14-117.
|
[15] |
王建华.
华南海岸沙丘岩的特征及其与海滩岩的区别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04-111.
|
[16] |
赵长毅, 程克明, 王飞宇.
吐哈盆地煤成烃主要贡献组分剖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2): 95-99.
|
[17] |
姚素平, 张景荣, 金奎励.
用显微荧光和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显微组分的热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10.
|
[18] |
赵林, 贾蓉芬, 刘德汉, 秦建中, 张文龙.
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黑色泥质岩系显微组分特征及生气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05-111.
|
[19] |
曾允孚, 陈洪德, 张锦泉, 刘文均.
华南泥盆纪沉积盆地类型和主要特征
. 沉积学报,
1992, 10(3): 104-113.
|
[20] |
肖贤明, 金奎励.
中国陆相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3): 2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