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杨, 金思丁, 刘岩, 刘四兵, 张全林.
川西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旋回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42(1): 142-1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3
|
[2] |
王吉, 朱丽东, 禹蕊斐, 杜广琴.
南方加积型红土化学风化的非纬向地带性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7
|
[3] |
张晓, 朱丽东, 李凤全, 马桢桢, 熊文婷, 贾佳, 王琳怡.
0.44 Ma以来南方风尘加积型红土物源分析:重矿物和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94-50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9
|
[4] |
杨雨, 付文钊, 余继峰, 宁振国, 崔建军, 李卿, 禚喜准, 陈建平.
胶莱盆地K/Pg界线下陆相红层的旋回地层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42-9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6
|
[5] |
付坤荣, 黄理力, 祝怡, 冯翔艺蓝, 章巧, 关小丽, 高达.
塔中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台缘与台内沉积差异——定性和定量的碳酸盐岩微相综合分析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01-109.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2
|
[6] |
吴昕, 吴冲龙, 毛小平, 张继吟.
吉尔嘎郎图凹陷赛汉塔拉组沉积特征与超厚煤层异地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55-116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3
|
[7] |
白建科, 李智佩, 徐学义, 李婷.
西天山早石炭世构造环境:大哈拉军山组底部沉积地层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59-46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4
|
[8] |
.
梨树断陷营城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76-585.
|
[9] |
.
西藏申扎地区拉嘎组岩相/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2): 269-281.
|
[10] |
.
安徽巢湖—南陵地区栖霞组碳酸盐岩定量微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5): 847-858.
|
[11] |
李绍虎.
岌岌湖现代水下加积扇与东坷里三角洲层序地层学意义比较
. 沉积学报,
2011, 29(4): 613-621.
|
[12] |
刘秋宏.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2): 227-234.
|
[13] |
郑荣才.
龙门山甘溪组谢家湾段混积相和混积层序地层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1): 33-41.
|
[14] |
秦黎明.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低熟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40-751.
|
[15] |
朱筱敏, 康安, 王贵文.
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探讨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83-287.
|
[16] |
吴朝东, 林畅松, 申延平, 谢小建, 肖建新, 刘景彦, 史艳丽.
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00-407.
|
[17] |
何海清.
浙江省栖霞组沉积微相、旋回、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75-83.
|
[18] |
宋春晖, 武安斌.
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微相组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2): 34-42.
|
[19] |
沈健伟.
弗拉斯晚期桂林组上段旋回性和双孔层孔虫堆积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3, 11(1): 103-110.
|
[20] |
马宝林.
新疆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的地层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7, 5(4): 6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