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乔大伟, 王红亮.
基于粒度小波变换分析的四川盐源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13-7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5
|
[2] |
章朋, 旷红伟, 柳永清, 彭楠, 许欢, 汪明伟, 安伟, 王能盛.
胶莱盆地白垩系林寺山组砾岩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5-3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2
|
[3] |
赵 伟.
济阳坳陷民丰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相展布与演化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55-267.
|
[4] |
成 玮.
黄河三角洲现代泥质沉积物非构造裂缝空间展布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63-373.
|
[5] |
景山.
辽西建昌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沉积环境分析及盆地演化初探
. 沉积学报,
2009, 27(4): 583-591.
|
[6] |
肖〓毅.
辽河清水洼陷东营组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下沉积演化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14-1020.
|
[7] |
杨俊生.
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94-1004.
|
[8] |
赖生华.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63-670.
|
[9] |
刘化清, 廖建波, 房乃珍, 林卫东, 程玉红, 王宏波, 冯明.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6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84-588.
|
[10] |
魏国齐, 陈更生, 杨威, 杨雨, 胡明毅, 张林, 吴世祥, 金惠, 沈珏红.
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54-260.
|
[11] |
刘景彦, 陈志勇, 林畅松, 吴志轩.
东海丽水西次凹古新统明月峰组层序—体系域分析及沉积体系展布
. 沉积学报,
2004, 22(3): 380-386.
|
[12] |
苏建平, 吴保祥, 雷怀彦, 付国民.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68-573.
|
[13] |
王随继.
大同盆地中侏罗世河流沉积体系及古河型演化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01-505.
|
[14] |
侯中健, 陈洪德, 田景春, 覃建雄, 彭军.
右江盆地海相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界面成因类型与盆地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05-209.
|
[15] |
贾进华, 刘焕杰, 郭英海.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石炭世沉积体系与高频层序旋回——以呼鲁斯太剖面例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97-402.
|
[16] |
王训练, 林善园.
上扬子地台南缘不同沉积相区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沉积层序之对比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31-338.
|
[17] |
张慧.
大通盆地沉积体系与聚煤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39-144.
|
[18] |
郑荣才, 刘文均, 李祥辉, 王洪峰, 陈源仁.
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①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7.
|
[19] |
王翔, 胡健民.
鄂北南化地区寒武纪缓坡沉积及层序
. 沉积学报,
1996, 14(3): 47-55.
|
[20] |
刘宝珺, 许效松, 徐强, 杨志华.
东秦岭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 沉积学报,
1990, 8(4): 1-12.
|